权贵人

· 陈杰
权贵人,多怒嗔,颐指所向四海奔。小忤其意中如焚,发上指冠两目瞋,投袂而起剑及门。 当时使气廉将军,君视孰与秦王尊。气力到头同一尽,牧儿持炬上丘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颐指:用下巴示意以指挥人。
  • :违逆,不顺从。
  • 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头发竖起,好像要把帽子顶起来。
  • (chēn):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 投袂:挥袖,表示愤怒或决断。
  • 廉将军:指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
  • 秦王:指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 气力:指权势和力量。
  • 牧儿:放牧的小孩。
  • 持炬:手持火把。
  • 丘坟:坟墓。

翻译

权贵之人,常常怒气冲冲,只要他下巴一指,四海之内的人都要奔走效劳。稍有违逆他的意思,他就会感到心如火烧,头发竖起,两眼瞪大,愤怒至极,挥袖而起,连剑都追到了门口。

当时的廉颇将军,以气力著称,但你看他与秦王相比,谁更尊贵?无论是权势还是力量,最终都会归于一尽,放牧的小孩手持火把,也能登上那些权贵的坟墓。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权贵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傲慢与愤怒,以及他们权势的短暂和虚幻。诗中“颐指所向四海奔”形象地描绘了权贵人物的威风和影响力,而“小忤其意中如焚”则揭示了他们的暴躁和不容违逆的性格。后两句通过对比廉颇将军和秦王的尊贵,以及牧儿持炬上丘坟的情景,深刻地讽刺了权势的虚无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权贵和权势的深刻批判。

陈杰

陈杰,字焘父,洪州丰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授赣州簿。历知江陵县,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兼制置司参谋。据集中诗篇,知其还做过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隐居东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艺文志补》),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四卷。清同治《丰城县志》卷一六有传。 陈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