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碍楼

· 陈樵
冷云堆里散人家,叠嶂回峰往往遮。 触石才通西涧水,借春只有北枝花。 月临古径松阴斗,风引前朝树势斜。 谁信壶中天地阔,庭除帷幕浩无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冷云堆:指寒冷的云层聚集之处。
  • 叠嶂回峰:形容山峰重叠,曲折回环。
  • 触石:指水流碰到石头。
  • 西涧水:西边的溪流。
  • 借春:借用春天的气息或景象。
  • 北枝花:北面的树枝上的花。
  • 月临古径:月亮照在古老的径路上。
  • 松阴斗:松树的阴影交错。
  • 前朝树势斜:指古树的枝干倾斜,暗示历史的沧桑。
  • 壶中天地阔:比喻小空间内有广阔的天地,源自道教的壶中天。
  • 庭除帷幕浩无涯:庭院和帷幕显得非常广阔,无边无际。

翻译

在寒冷云层聚集的地方,散落着几户人家,重叠的山峰常常遮住了视线。 只有当水流碰到石头,才能让西边的溪流通畅,而北面树枝上的花朵,则是这里唯一的春意。 月亮照在古老的径路上,松树的阴影交错,风引动着古树的枝干,使其倾斜,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谁能相信,在这小小的空间里,竟有如此广阔的天地,庭院和帷幕显得非常广阔,无边无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深远的山居图景。通过“冷云堆”、“叠嶂回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山居的孤寂与幽深。诗中“触石才通西涧水”与“借春只有北枝花”巧妙地表达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足。后两句“月临古径松阴斗,风引前朝树势斜”则通过月光、松影、古树等意象,增添了诗意的历史厚重感。结尾的“壶中天地阔,庭除帷幕浩无涯”则以道教的壶中天为喻,表达了山居虽小,却心境开阔的哲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独特感受。

陈樵

元东阳人,字君采,号鹿皮子。幼承家学,继受经于程直方。学成不仕,隐居圁谷。性至孝。为文新逸超丽。有《鹿皮子集》。 ► 28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