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灌夫传呈傅初庵学士

堂堂灌将军,非与侯者俦。 挺身入吴垒,发愤报父雠。 声名震朝野,意气凌斗牛。 鸿毛视贵戚,加敬贫贱流。 及其去官日,只结魏其侯。 武安约无信,是启怒所由。 况于行酒间,一语辄不投。 遂乃致奇祸,魏其甘与侔。 朝臣两可奏,太后鱼肉忧。 上书竟不辨,弃市渭城休。 地下为鬼雄,怒目亟复雠。 武安族已矣,一死俱荒丘。 虽云冥漠事,亦是朝廷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灌夫: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勇猛著称。
  • 傅初庵: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学者或官员。
  • (chóu):同类,同伴。
  • 斗牛:指天上的斗宿和牛宿,比喻极高的位置。
  • 鸿毛:比喻轻微的事物。
  • 贵戚:皇帝的亲戚,权贵。
  • 魏其侯:西汉时期的贵族,与灌夫有交往。
  • 武安:指武安侯,西汉时期的权贵,与灌夫有冲突。
  • 渭城:地名,今陕西省咸阳市。
  • :灭族,指武安侯家族被灭。
  • 冥漠:幽暗不明,指阴间。

翻译

堂堂的灌将军,并非与普通侯爵为伍。他挺身进入吴国的军营,发誓要为父亲报仇。他的名声震动了朝廷和民间,他的意气凌驾于天上的星宿之上。他轻视权贵,却对贫贱之人加以敬重。当他失去官职时,只与魏其侯结交。武安侯的约定没有信用,这是引发愤怒的根源。在行酒令时,一句话不合,就导致了奇祸。于是,魏其侯甘愿与他同归于尽。朝臣们各执一词,太后担忧如鱼肉。上书后终究无法分辨真相,最终在渭城被处死。死后成为地下的鬼雄,愤怒地再次寻求复仇。武安侯家族已经覆灭,所有人死后都成了荒丘。虽然阴间的事情无法明了,但这仍是朝廷的耻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灌夫将军的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的英勇与忠诚,以及他与权贵之间的冲突。诗中,灌夫的形象被塑造得高大而悲壮,他的行为与选择反映了个人的荣誉与忠诚,同时也揭示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道德沦丧。通过对灌夫命运的叙述,诗人表达了对英雄悲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朝廷不公和腐败的批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强烈,是对历史人物灌夫的一种缅怀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