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沈立少卿白鹿

· 苏辙
白鹿何年养,惊猜未肯驯。 轩除非本性,饮食强依人。 照影冰浮水,飞毛雪洒尘。 独游应已倦,忽见乍疑神。 野色明幽步,烟芜荐卧身。 异姿人共爱,清意尔谁亲。 日暖山苗熟,风微涧草春。 何缘解缰絷,奔放任天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hè)诗。
  • :豢养。
  • 惊猜:因惊吓而猜疑、警惕。
  • 驯(xùn):驯服。
  • 轩(xuān)除:堂前的台阶。这里“轩除非本性”意思是鹿本不应待在这样华贵的地方是其本性。
  • 强(qiǎng):勉强。
  • 照影:映照影子。
  • 烟芜(wú):烟雾笼罩的草丛。
  • :垫着。
  • 异姿:奇异的姿态。
  • 缰(jiāng)絷(zhí):缰绳和拴马的绳索,这里指束缚。

翻译

这白鹿不知是哪一年开始被人豢养的,它满心惊惶猜疑,始终不肯被驯服。这堂前的台阶并非它本应待的地方呀,连饮食都是勉强依赖着人供给。它在冰面般清澈的水中映照出自己的影子,身上的白毛飘动像是雪花洒落在尘埃之中。独自游荡它应该已经倦了吧,一旦突然看到人就仿佛看到神明一样警惕。在野外明丽的景色中它轻迈幽微的脚步,烟雾笼罩的草丛为它提供栖息卧身之处。它那奇异美妙的姿态人人见了都喜爱,可它那种清冷的意趣又有谁能真正亲近懂它呢?阳光温暖的时候山上的野果成熟了,微风轻拂时山涧的小草也迎来春天。什么时候才能解开束缚它的缰绳绳索,让它能自由自在地奔腾,恢复那纯真天然的本性呢。

赏析

这首诗借描写白鹿表达情感。诗中通过描写白鹿“惊猜未肯驯”“饮食强依人”,展现了鹿被豢养后虽姿态美妙却失去自由与天性的状态。 “照影冰浮水,飞毛雪洒尘”形象地刻画了白鹿的形象,冰清玉洁、灵动飘逸;“异姿人共爱,清意尔谁亲”体现出白鹿表面被人喜爱,实际上却无人懂它内心的孤独清冷 。苏辙以白鹿自比或借物抒情,借白鹿渴望自由天性的情感,表达自己向往摆脱束缚、回归本真的愿望,同时也隐约流露出在尘世中无人理解自己内心追求的孤寂之感,整首诗用词精妙,借物言情水乳交融,耐人寻味。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