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
注释
赏析
你提供的内容并非古诗词,而是文言文。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和分析:
注释
- 侍坐:陪坐在尊长身边。
- 率尔:轻率的样子。
- 哂(shěn):微笑,这里略带讥讽的意味。
- 摄:夹处。
- 饥馑(jǐn):饥荒,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 方: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 足民:使人民富足。
- 俟(sì):等待。
-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 会同: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
-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
- 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 莫(mù)春:即暮春。莫,通“暮”。
- 沂(yí):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南。
- 舞雩(yú):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南。
- 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答道:“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又问:“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司仪,那谁能来做大司仪呢?”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展现了不同弟子的志向和性格特点。子路的直率勇敢、冉有的务实、公西华的谦逊和曾皙的洒脱自在都跃然纸上。孔子对弟子们的回答有不同的反应和评价,也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对不同人才的看法。其中曾皙所描绘的暮春游乐图,透出一种安闲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段文字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章。
孔子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三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公冶长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公冶长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颜渊篇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三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苦斋记 》 —— [ 明 ] 刘基
- 《 国语 · 越语上 · 勾践灭吴 》 —— [ 周 ] 左丘明
- 《 前赤壁赋 》 —— [ 宋 ] 苏轼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过小孤山大孤山 》 —— [ 宋 ] 陆游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二十五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里仁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