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丘二咏

· 苏辙
旱湖堤上柳空多,倚岸轻舟奈汝何。 秋雨连渠添积润,春风吹冻忽生波。 虫鱼便尔来无数,凫雁犹疑未肯过。 持诧钱塘应笑我,坳中浮芥两幺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古代又称陈州。
  2. 奈汝何:对你怎么办呢。
  3. :这里指湖。
  4. 积润:长时间的雨水浸润。
  5. 凫(fú)雁:野鸭与大雁。
  6. 持诧:拿……来诧(惊讶)。
  7. 钱塘:指钱塘江,这里以之代指波澜壮阔的大江大湖。
  8. 坳(ào):低凹的地方。
  9. 幺(yāo)么:微小的意思。

翻译

旱湖堤岸上的柳树徒然众多,靠着岸边的轻舟不知如何是好。 秋雨连续不断,使湖水增添了不少湿润,春风吹拂着解冻的湖面,忽然泛起了水波。 虫鱼就这样纷纷而来,数量无数,野鸭和大雁似乎还在怀疑,不肯轻易飞过。 我惊讶于这小小的旱湖,倘若拿它与钱塘相比,钱塘应该会笑话我吧,这坳中的浮芥是多么微小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旱湖的景色以及作者的感受。诗的首联通过堤上的柳多与岸边轻舟的无奈,展现出旱湖的一种萧索景象。颔联描写秋雨增添湖水的湿润,春风使湖面解冻生波,给旱湖带来了一些生机。颈联写虫鱼的到来和凫雁的犹豫,进一步烘托出旱湖的生态。尾联作者将旱湖与钱塘江对比,突出旱湖的渺小,也反映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自然,通过对旱湖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某种感慨。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