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 苏轼
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 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适冬仲,薄雪收浮埃。 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参差太华顶,出没云涛堆。 安期与羡门,乘龙安在哉。 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读音 lái,今山东省莱州市。
  •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 冬仲: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
  • 太华:即西岳华山。
  • 安期:即安期生,传说中的神仙。
  • 羡门: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 茂陵秋风客:指汉武帝刘彻,他的陵墓在茂陵。
  • 楚些:招魂歌,亦泛指楚地的乐调或《楚辞》。

翻译

东海如同碧绿的玉环,向西北弯曲包围着登州和莱州。云光与天色,一直延伸到三山环绕之处。我行走时正逢冬季第二个月,微薄的雪花收敛了浮动的尘埃。黄昏时分风吹柳絮般的雪花停止了,半夜里扶桑之处仿佛天亮了。那参差不齐的是华山山顶,在云涛堆里出没。安期生和羡门,乘龙而去如今在哪里呢。那茂陵的秋风客啊,劝你赶快挥舞酒杯吧。帝乡是不可期望的,用楚地的招魂歌把你招回来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莱州雪后的景色以及诗人面对此景引发的思考和感慨。诗中先写出东海和周围区域的壮丽景象,以及雪后的宁静氛围。接着设想神仙的有无,流露出对永恒和超自然的思索。最后提到汉武帝,感叹人生短暂,帝乡难期,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现实的接受。整体意境恢弘而富有哲理,诗中的景色描写生动形象,与人生思考巧妙融合,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