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
我在东坡下,躬耕三亩园。
君为尚书郎,坐拥百吏繁。
鸣蛙与鼓吹,等是俗物喧。
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
惟君绨袍信,到我雀罗门。
缅怀故人意,欲使薄夫敦。
新年对宣室,白首代尧言。
相逢问前辈,所见多后昆。
道馆虽云乐,冷卿当复温。
还持刺史节,却驾朱轮轩。
黄发方用事,白须宜少存。
嗣圣真生知,拯民如救燔。
初囚羽渊魄,尽返湘江魂。
坐忧东郡决,老守思王尊。
北流桑柘没,故道尘埃翻。
知君一寸心,可敌千步垣。
流亡自栖止,老幼忘崩奔。
得闲闭阁坐,勿使道眼浑。
聊乘应舍筏,直溯无生源。
归来成二老,夜榻当重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躬耕:亲自耕作,古代士大夫退隐时常用以表示淡泊名利。
- 尚书郎: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官员。
- 鸣蛙与鼓吹:比喻田园生活的简单和官场的热闹。
- 等是:同样,都。
- 绨袍:粗丝袍,古人常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 雀罗门:原指贫者之门,此处指作者简陋的居处。
- 缅怀:怀念,追忆。
- 宣室:汉代宫殿,此处借指朝廷。
- 白首:头发白了,指年老。
- 道馆:学馆,学术研究的地方。
- 冷卿:对寒门学者的敬称。
- 嗣圣:继位的圣君。
- 羽渊:深渊,喻困境。
- 湘江:湖南的河流,此处可能象征宽广的胸怀。
- 王尊:西汉名臣,以清廉著称。
- 桑柘:两种树木,象征生活。
- 崩奔:逃难,慌乱。
- 应舍筏:佛教用语,比喻暂时的依靠。
- 无生源:不生不死的境界,指超脱生死。
- 夜榻:夜晚的卧榻,引申为亲密交谈。
翻译
我在东坡下,亲手耕耘那三亩田, 你如今身为尚书郎,管辖着众多繁忙的官员。 青蛙的叫声和鼓乐声,同样是世俗的喧嚣。 我永远告别过去的十年,老死在这小村庄。 只有你的深情厚谊,如同粗丝袍般温暖我的门庭。 怀念你的情谊,想让你的淳朴影响那些浮躁的人。 新的一年里,你在朝廷上,就像白头的尧帝发表意见。 遇见前辈,你会看到后辈们的成长迅速。 尽管学术馆看似快乐,但别忘了照顾那些寒门学者。 你还将持着刺史的权力,坐着华丽的车子回来。 老年人还在掌权,希望你保持谦逊。 继承圣人的智慧,像救火一样拯救百姓。 最初困顿的人,都能找回自由的灵魂。 担忧东郡的事情,我想念你的尊重。 道路旁的老树消失,旧路满是尘埃。 我知道你的一片真心,胜过千里的城墙。 流离失所的人有了归宿,老幼都忘却了恐慌。 有空就关上门静坐,别让心灵蒙尘。 暂且放下舟筏,追寻那无生的源头。 我们回归后,深夜的榻边,定会有深入的讨论。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赠送给友人鲁元翰赴任洺州(今河北邯郸)时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自己躬耕田园的生活与鲁元翰仕途的忙碌,表达了对友人淡泊名利、关怀民生的期待。诗人以蛙鸣和鼓吹象征官场的繁琐,而自比为老死于三家村的农夫,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寓言丰富,如“初囚羽渊魄,尽返湘江魂”寄寓了对友人宽恕与拯救人民的期许。最后,诗人鼓励友人在官场上保持清醒,不忘初心,关注民生,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深深祝福。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诗歌的高超艺术魅力。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 —— [ 宋 ] 苏轼
- 《 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 》 —— [ 宋 ] 苏轼
- 《 和陶劝农六首,并引 》 —— [ 宋 ] 苏轼
- 《 三部乐 》 —— [ 宋 ] 苏轼
- 《 和刘长安题薛周逸老亭,周善饮酒,未七十而致仕 》 —— [ 宋 ] 苏轼
- 《 更漏子 · 送孙巨源 》 —— [ 宋 ] 苏轼
- 《 凤翔八观,并叙石鼓歌 》 —— [ 宋 ] 苏轼
- 《 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仍邀同赋刘贡父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