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八观,并叙石鼓歌

· 苏轼
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 下有朱门家,破墙围古屋。 举鞭叩其户,幽响答空谷。 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 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 其西引溪水,活活转墙曲。 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 水光兼竹净,时有独立鹄。 林中百尺松,岁久苍鳞蹙。 岂惟此地少,意恐关中独。 小桥过南浦,夹道多乔木。 隐如城百雉,挺若舟千斛。 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 尽东为方池,野雁杂家鹜。 红梨惊合抱,映岛孤云馥。 春光水溶漾,雪阵风翻扑。 其北临长溪,波声卷平陆。 北山卧可见,苍翠间硗秃。 我时来周览,问此谁所筑? 云昔李将军,负险乘衰叔。 抽钱算间口,但未榷羹粥。 当时夺民田,失业安敢哭。 谁家美园囿,籍没不容赎。 此亭破千家,郁郁城之麓。 将军竟何事,虮虱生刀䪅。 何尝载美酒,来此驻车毂。 空使后世人,闻名颈犹缩。 我今官正闲,屡至因休沐。 人生营居止,竟为何人卜。 何当办一身,永与清景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夥(huǒ):众多的意思。
  • 雉(zhì):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翻译

早晨在北城东游玩,回头望见修长的竹子。下面有座朱红色大门的人家,残损的围墙围着古老的房屋。举起鞭子敲他家的门,清幽的响声在空谷回应。进入门内看到的景物众多,每走十步就有九次转移目光。奇异的花卉来自四方,野鸟喧闹着成百种类别。那西边引来溪水,潺潺地流转在墙角。向东流注入幽深的树林,树林幽深使窗户都显得碧绿。水光和竹林一样洁净,不时有独自站立的天鹅。林中有百尺高的松树,时间久了那苍青色的树皮皱缩。哪里只是这里少有的,恐怕在关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小桥跨过南浦,道路两边有许多高大的乔木。隐约像有百雉的城墙,挺拔得像千斛的大船。阴暗的日光清淡,黯淡的秋气积聚。尽头东边是方形的水池,野雁夹杂着家鸭。红色的梨树让人惊讶于它的粗可合抱,映照小岛如孤云般芬芳。春天的光景水色溶漾,下雪时有风阵阵翻卷扑打。它的北边面临长长的溪流,波浪之声卷过平原。北山卧在那里可以望见,苍翠之中夹杂着贫瘠光秃之处。我时常来这里观览,询问这是谁所修筑的?听说以前是李将军,依仗险要趁着衰微。抽取钱财算计户口,但并不专卖羹汤稀粥。当时夺取百姓的田地,失去产业哪里敢哭泣。谁家美丽的园囿,被没收了不容赎取。这座园子破坏了千家,在城的山麓郁郁葱葱。将军究竟因为何事,如虱虫在刀把上滋生。什么时候曾载着美酒,来到这里停下车辆。白白地让后世的人,听到名字脖子还会缩起来。我如今官职正清闲,多次因为休假来到这里。人生营造居处,究竟为谁人占卜。应当怎样置办自身,永远与这清美的景色追逐。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苏轼在凤翔见到的一处景观,从其环境、景物展开描写,细致地描绘了园囿中的各种景象,如修竹、古屋、异花、野鸟、溪水、林木、亭池等,展现出其独特与美好。同时也讲述了这处园囿的来历与从前的主人李将军的一些事迹及造成的影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写,既描绘了景色之美,又蕴含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诗人面对此景,感慨自身及人生的意义,表达了对清闲生活和美好景色的向往。整体意境深远,情感微妙复杂,展现了苏轼的才华与独特感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