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

· 苏轼
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秸如嚼竹。 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岂如厩马好头赤,立杖归来卧斜日。 莫教优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李伯时:李公麟,字伯时,北宋著名画家。
  • (jiē):农作物收割以后的茎。

翻译

山西的战马饥饿得没有肉吃,夜里咀嚼那长长的农作物茎就像嚼竹子一样。马蹄间三丈的距离才慢慢行走,不相信天山会有坑洼山谷。哪里像养在马厩里李伯时所画的那匹好头赤马,拄着拐杖归来卧在斜阳之下。不要让优孟去占卜埋葬的地方,用厚厚的衣服和柴草放入铜炉中焚烧。

赏析

这首诗主要通过对比山西的饥饿战马和李伯时画中的御马“好头赤”的不同状态,前者在艰苦环境中艰难生存,后者则安逸自在。诗人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对战马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状况的某种思考。同时,诗中提及“优孟”,增添了一些调侃和诙谐的意味。整体语言生动形象,画面感较强。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