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

· 苏轼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褰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斋:西边的书房。
  • 踽踽(jǔ jǔ):形容孤独的样子。
  • 褰(qiān)衣:提起衣服。

翻译

西边的书房深邃又明亮,里面有一张六尺长的床。病中的人早上睡足了觉,端端正正地坐着感觉白日很长。昏昏沉沉既不是醉酒,孤独行走也不是发狂。提起衣服走到竹林的风下,静静之中感觉有微微的凉意。起身行走在西园中,草木散发着清幽的香气。石榴花开了一枝,桑枣树闪耀着光泽。鸣叫的鸠鸟得到了美丽的树荫,困倦地站着忘记了飞翔。黄鸟也自己欢喜,新的声音变成了圆润的歌喉。拄着藜杖观察万物的变化,也借此来观察我的人生。万物各自得到了合适的时机,我的生命却一天天惶惶不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西斋及西园中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诗中通过对西斋环境、自己的状态、周围的草木花鸟等细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病夫朝睡足后在斋中感受时光,到西园中领略自然之美,在观物化的同时思考自己的人生。诗中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和对人生的独特思考,他既感慨万物各有时,又对自己的人生状态有所忧虑,反映出他内心的细腻和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有一种淡淡的闲适与怅惘交织的情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