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蒋夔寄茶
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
金韭玉脍饭炊雪,海螯江柱初脱泉。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
自从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
厨中蒸粟堆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柘罗铜碾弃不用,脂麻白土须盆研。
故人犹作旧眼看,谓我好尚如当年。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争谁先。
清诗两幅寄千里,紫金百饼费万钱。吟哦烹噍两奇绝,只恐偷乞烦封缠。
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
死生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蚩妍。知君穷旅不自释,因诗寄谢聊相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事:各种事情。
- 随缘: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 水陆:指水上和陆地,泛指各地。
- 扁舟:小船。
- 吴越:古代地区名,大致指今江苏、浙江一带。
- 三年:夸张的说法,表示时间长久。
- 芳鲜:美味的食物。
- 金韭玉脍:珍贵的韭菜和鱼片。
- 饭炊雪:形容米饭洁白如雪。
- 海螯江柱:海里的螃蟹和江中的石蟹。
- 脱泉:刚从水中取出。
- 花乳:形容茶汤如乳汁般细腻。
- 东武:古地名,在今山东诸城。
- 沃野:肥沃的土地。
- 桑麻川:种满桑树和麻的河流两岸。
- 剪毛胡羊:指肥美的羊。
- 鹿角腥盘:鹿肉的盛宴。
- 蒸粟堆饭瓮:大量堆积的蒸熟小米。
- 酸生涎:形容食物酸味诱人。
- 柘罗铜碾:用柘木制作的精美研磨工具。
- 脂麻白土:芝麻和白土,用来制作油。
- 封缠:包裹茶叶的布条。
- 姜盐煎:用作调料的姜和盐。
- 南北嗜好:各地的口味偏好。
- 争蚩妍:争论哪一种更好。
翻译
我这一生,无论什么事都随遇而安,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能适应。乘着小船过江,游历吴越之地,三年来品尝了各种美味。有金色韭菜和鱼片做成的佳肴,米饭就像白雪一样洁白,还有新鲜的海鲜。吃完后,我躺在微风中满足地休息,喝上一杯花茶,茶汤如轻圆的泡沫。
自从离开小船在东武定居,这里土地肥沃,到处都是种植桑麻的地方。这里的羊肉肥大如马,那些鹿肉的宴席早已被人遗忘。厨房里堆满了用小米蒸成的大米,大勺舀起酸菜,让人垂涎欲滴。传统的研磨工具不再使用,改用脂麻和白土制成的简易方法。
朋友们依旧看我如旧,以为我的喜好依然没变。即使是沙溪、北苑两地的茶,我也能区分它们的味道,分辨哪一种更胜一筹。你千里迢迢寄来的清雅诗句和珍贵的紫金百饼,烹饪和品尝都堪称绝妙,只是担心你会因为频繁寄送而感到麻烦。虽然家里老妻幼子不懂欣赏,但这些茶叶已经有一半被他们拿去做日常调料了。
人生中的遭遇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各地的口味喜好各有所爱。生死祸福的选择早已不再重要,谈论甜酸苦辣又有何意义?我知道你在旅途中无法释怀,所以写下这首诗,借此向你致谢,希望能稍微缓解你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蒋夔的一首寄茶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随和态度以及对美食和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描绘自己从江上到陆地的生活变化,展现了丰富的饮食体验,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理解和关心。诗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又充满生活气息,体现了苏轼的才情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他对美食的细致描绘,以及对朋友深情的问候,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又富有深厚的人文情感。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和刘景文雪 》 —— [ 宋 ] 苏轼
- 《 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师同游戏马台,书西轩壁,兼简颜长道二首 》 —— [ 宋 ] 苏轼
- 《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 —— [ 宋 ] 苏轼
- 《 春中帖 》 —— [ 宋 ] 苏轼
- 《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 —— [ 宋 ] 苏轼
- 《 傅子美召公择饮,偶以病不及往,公择有诗,次韵 》 —— [ 宋 ] 苏轼
- 《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