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赴假江陵夜行
缺月不早出,长林踏青冥。
犬吠主人怒,愧此闾里情。
怪我夜不归,茜袂窥柴荆。
云间与地上,待我两友生。
惊鹊再三起,树端已微明。
白露净原野,始觉丘陵平。
暗蛩方夜绩,孤萤亦宵征。
归来闭户坐,寸田且默耕。
莫赴花月期,免为诗酒萦。
诗人如布谷,聒聒常自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
- 闾里:里巷,平民聚居之处。
- 茜(qiàn)袂:红色的衣袖。
翻译
月亮残缺不早早升起,高大的树林踏入青苍的夜空。狗叫惹得主人发怒,很惭愧这种邻里的情形。奇怪我夜晚不归来,红色衣袖在柴门处窥探。在云朵之间和地面上,等待我的两个友人。惊起的鹊鸟多次飞起,树梢已经微微明亮。白露洗净原野,才觉察到丘陵变得平坦。暗处的蟋蟀正在夜里纺织,孤独的萤火虫也在夜里前行。回来后关上门坐下,心中那小块田地暂且默默耕耘。不要去赶赴花月的约会,免得被诗和酒纠缠。诗人如同布谷鸟,总是聒噪地自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和诗人的一些心境。诗中通过对缺月、长林、犬吠、惊鹊、白露、暗蛩、孤萤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带有生机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夜晚夜行后归来,表达了希望远离一些世俗的纷扰,如赴花月期、为诗酒萦等,而选择回归内心那块宁静的“田地”默默耕耘,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出世情怀。同时,诗人将自己比作布谷鸟,略带自嘲地描述自己的状态,增添了一丝诙谐的意趣。整体来看,诗歌意境清新而独特,让人体会到苏轼在特定时刻的内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