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止酒
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
与子各意行,同落百蛮里。
萧然两别驾,各携一稚子。
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
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
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
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
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
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蛮: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 别驾:官名。
- 孟光:东汉贤士梁鸿之妻,举案齐眉典故的主人公。
- 法喜:佛教语,指闻佛法而欢喜。
- 瘳(chōu):病愈。
- 津涘(sì):水边,岸。
翻译
时机到来就与事物一同消逝,路到尽头并非我要停止。与你各自依着心意前行,一同流落到百蛮之地。寂寞萧条的两个别驾,各自带着一个幼子。你的家中有孟光,我的家中唯有对佛法的欢喜。在山谷间相逢,一个月一同起居。广阔的海南北,粗略也足以维持生计。劝我学习陶渊明,力量薄弱姑且只为自己。稍有小毛病坐在杯中饮酒,停止饮酒病就会痊愈了。望向道虽然未能成功渡过,但隐隐约约能看见岸。从今以后东坡的室内,不再设立杜康的祭祀。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和生活态度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他与友人一同经历的种种,包括流落到偏远之地,各自的生活状态等。他用一些典故如“孟光”来丰富表达。他提到学习陶渊明,也反映出对一种超脱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对饮酒与止酒的思考,展现出他对自我的省察和对生活健康的关注。整体诗风自然平实,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现状的感慨,又有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