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咏荆轲

· 苏轼
秦如马后牛,吕氏非复嬴。天欲厚其毒,假手李客卿。 功成志自满,积恶如陵京。灭身会有时,徐观可安行。 沙丘一狼狈,笑落冠与缨。太子不少忍,顾非万人英。 魏、韩裂智伯,肘足本无声。胡为弃成谋,托国此狂生。 荆轲不足说,田子老可惊。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 杀父囚其母,此岂容天庭。亡秦只三户,况我数十城。 渐离虽不伤,陛戟加周营。至今天下人,悯燕欲其成。 废书一太息,可见千古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inɡ,姓氏。
  • 陵京:高大的丘陵。
  • 沙丘:地名。
  • 狼狈:这里形容困窘的样子。
  • 肘足:以肘和足相碰,形容暗中联合。

翻译

秦国就像跟在马后的牛,吕氏已非原来的嬴氏。上天要让秦的毒害加深,借李客卿之手来实现。成功之后就心志自满,积累的罪恶如高大丘陵。毁灭自身总会有那一天,慢慢观察可以安稳行进。在沙丘那是多么困窘,笑落了帽子和冠带。太子不能稍微忍耐,实在算不上万人中的英雄。魏、韩分割了智伯,暗中联合原本无声无息。为何舍弃成熟的谋划,将国家托付给这个狂放之人。荆轲不值得多说,田光老了倒令人吃惊。燕赵有很多奇特之士,可惜也只是徒有虚名。杀害父亲囚禁母亲,这怎么能被上天容忍。灭亡秦朝只需三户人家,何况我有数十座城池。高渐离即使没有被杀害,持戟冲进周的营帐。直到如今天下人,怜悯燕国希望它成功。放下书本一声长叹,可见千古以来的情思。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荆轲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议。诗中对秦国的变化、荆轲刺秦等进行了分析和感慨。既批评了吕氏的行为和秦始皇的自满与残暴,也对太子丹不能忍耐的举动表示可惜,同时对荆轲和田光等人物进行了评价,认为他们或不足为道,或令人惊讶。诗中还对燕赵之士进行了评议,指出其虚名。最后表达了对秦亡和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燕国的同情。全诗充满了对历史的思索和感慨,展现了苏轼深刻的历史见解和独特的感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