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由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蹊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馀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旂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志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宛丘:古地名,这里借指陈州。
- 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 勃蹊(xī):亦作“勃谿”,吵架,争斗。
- 六凿:指耳、目等六孔。
- 旂旄(qí máo):泛指旗帜。
- 疲氓(méng):疲困之民。
- 阳虎:春秋鲁人,曾为季孙氏家臣。
翻译
宛丘先生身材高大如同山丘,宛丘的学舍狭小如同小船。平常时常低着头诵读经史,忽然伸懒腰就会碰到屋顶。斜风吹开帐帷雨水淋到脸上,先生不惭愧旁人却替他害羞。任凭像东方朔那样会因饥饿而死还被嘲笑,也不肯像秦优那样为雨而站立乞求。眼前的争斗又哪里值得说,处置好六孔要凭天然的神游。读书万卷却不读律法,想辅佐国君尧舜那样却知道没办法。劝勉农耕时达官贵人喧闹如云,自己却以吃咸菜如蜜般甘甜来送老。门前万事都不挂在心上,头虽然总是低垂但志气并不屈服。余杭别驾没有什么功劳,华丽的堂屋有五丈能容纳旗帜。多层的高楼跨越在空中雨声遥远,屋多人少风呼呼吹动。平生羞愧的事情如今不再觉得羞耻,面对着疲惫的百姓却更加进行鞭笞。路上遇到阳虎呼唤就和他说话,心里知道他不对嘴里却只是应诺。处在高位却志向低下又有什么益处,气节消减如今几乎没有了。文章只是小技艺哪里值得衡量,先生和别驾以前是同样齐名的。如今都衰老了都没什么用处,交给当时的人去分个轻重吧。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其弟苏辙(字子由)的。既描写了子由生活状态的清苦和安贫乐道,又嘲讽了一些表面风光却无实才、德不配位之人。诗中用“宛丘先生”指代弟弟,如说他在狭小的学舍中生活,虽条件艰苦但精神不屈。同时也通过对比,如“余杭别驾”等形象,揭示了社会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整体语言幽默风趣,又饱含着对弟弟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巧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使诗歌生动有趣且富有深意。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次韵聪上人见寄 》 —— [ 宋 ] 苏轼
- 《 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送赵㞦归觐钱塘,遂赴永嘉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 —— [ 宋 ] 苏轼
- 《 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 》 —— [ 宋 ] 苏轼
- 《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