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其二

· 苏轼
山前乳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 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岩。 冯夷窟宅非梁栋,御寇车舆谢辔衔。 世事渐艰吾欲去,永随二子脱讥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乳水:形容泉水清澈如乳汁。
  • 尘凡:世俗尘埃,指人间。
  • 仙风:道教中指神仙所居住之地的清风,这里比喻山上的清新之气。
  • 桧杉:两种常绿乔木,古人常用来象征长寿和仙道。
  • 龙鳞:形容岩石上的纹理像龙鳞一样。
  • 乱石:散乱的石头,可能指山石奇特的形状。
  • 羊角:形容山峰形状似羊角,尖锐而向上。
  • 空岩:高耸的岩石,空旷无物。
  • 冯夷:古代神话中的河神。
  • 窟宅:洞穴居所,此处指冯夷的水府。
  • 梁栋:房屋的主梁和屋檐,比喻重要的支撑或地位。
  • 御寇车舆:古代帝王出行的车辆,此处借指权力象征。
  • 谢辔衔:放弃驾驭车马的权利,表示不再追求世俗权势。
  • 讥谗:嘲笑和诽谤。

翻译

山前有如乳汁般清澈的泉水,隔绝了尘世的纷扰;山上传来仙人般的清风,吹动着桧树和杉木摇曳。 岩石上长满了如龙鳞般细密的纹理,山峰尖锐得像是旋转的羊角,空悬在空中。 河神冯夷的居所并不显赫,如同没有华丽的宫殿,帝王的权力象征也已放弃,不再追求车马的驾驭。 世事越来越艰难,我想要离开这纷争之地,希望能永远跟随你们,远离那些嘲讽和流言。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游历山水时,对山水景色与内心感受的描绘。他以乳水、仙风、龙鳞状的岩石和羊角般的山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奇特与美丽。同时,诗人通过冯夷的寓言,表达了对权位和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超脱讥谗、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世事渐艰”暗含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整首诗既有山水诗的意境,又富含哲理,体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