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

· 苏轼
我生孤僻本无邻,老病年来益自珍。 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 北山怨鹤休惊夜,南亩巾车欲及春。 多谢清时屡推毂,豨膏那解转方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僻:(gū pì)孤傲不合群。
  • 无邻:没有知心朋友。
  • 老病:年老体衰。
  • 自珍:自我珍惜,此处指更加珍视自己。
  • 红裙:女子的服装,代指女性。
  • 白酒:古代常用来表示清雅之酒。
  • 新进:新提拔或新晋官员。
  • 陈人:旧人,指资历较老的人。
  • 北山:指诗人所居之地。
  • 怨鹤:哀怨的鹤,比喻孤独的诗人。
  • 南亩:农田,代指农事。
  • 巾车:头戴巾帽的农夫驾车,此处指耕作。
  • 春:春季,寓意生机。
  • 推毂(gǔ):比喻推荐、提拔。
  • 豨膏:猪油,比喻肥腻或庸俗。
  • 方轮:车轮,这里比喻才能或事业。

翻译

我本就孤僻,没有朋友相伴,年老病重后更是自我珍重。我不愿面对年轻的官员们,只担心他们会嘲笑我这个老朽。夜晚的北山,不要让我这怨鹤太过惊扰;春天的农田,我正计划去耕耘。感谢太平盛世多次提拔我,但那些油腻的肥肉怎能推动我这颗追求高尚的心呢?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回应友人述古对他的诗作批评,却不肯参加聚会的行为。诗中苏轼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性格和处境,他选择独处,不愿与世俗新贵交往,更愿意在田园中寻找宁静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他对友人的提拔表示感激,但暗示了对官场繁冗和庸俗风气的厌倦。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