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赠安节

· 苏轼
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 当时事父兄,上寿拜脱膝。 十年阅彫谢,白发催衰疾。 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 近者隔涛江,远者天一壁。 今朝复何幸,见此万里侄。 忆汝总角时,啼笑为梨栗。 今来能慷慨,志气坚铁石。 诸孙行复尔,世事何时毕。 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彫谢:同“凋谢”,草木花叶脱落,也比喻人的死伤。
  • 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

翻译

我这一生经历了多少个冬至啊,小时候的事情仿佛就像在昨天。那时侍奉父亲和兄长,行上寿礼时行跪拜礼要脱去膝盖。十年间看到人事不断凋零变化,白发催促着衰老和疾病来临。看看前方只有三个兄长,再看看后方只有子由一个人。近的隔着波涛汹涌的江水,远的就像隔着天边一样。今日又何其有幸,见到了这远在万里之外的侄子。回忆你还是儿童的时候,为了梨和栗子而又哭又笑。如今能够慷慨大方,志向和气节如铁石般坚硬。诸位孙辈也是这样一代代成长,世间的事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啊。诗写成了却内心超然,老泪纵横也流不下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流逝、人事变化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牵挂。诗中回忆了小时候的事情,对比现在的状况,感叹岁月的匆匆和人事的变迁。对侄子的描述展现出他的成长和变化,同时也通过孙辈的情况感慨世事的无尽。最后虽然内心感慨万千,但诗成之时却有一种超然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韵味,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亲情的珍视。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