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其一送唯齐之官回舟松江赋
注释
行役: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在外跋涉。 楚尾吴头: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楚地与吴地相接之处,称“楚尾吴头” 。 餐霞吸露:吞食云霞,吸饮露水。传说中仙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里指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中。 辄(zhé):总是,就。 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也叫“交椅”“交床” 。 庾公楼:东晋庾亮在武昌时,曾与僚属登南楼赏月,后因称南楼为“庾公楼”。常借指观赏美景、吟诗作赋的楼亭 。 曲阑(lán):曲折的栏杆。阑,同“栏”。 翠鬟(huán):女子环形的发饰,这里借指美貌的女子。 森罗万象:指天地间无所不包的万事万物 。 渠(qú):他。 四桥风月:可能指苏州的四座桥所构成的优美风景,四桥具体所指待考。在诗词中泛指美景。 三州:具体所指难明,推测可能是泛指一些地区 ,表明此地聚集了几个不同地方特色的山水美景。 蘋洲(pín zhōu):生长浮萍的小洲。
翻译
近年来已经习惯了在外旅途奔波,如今又来到这楚地与吴地交汇之处。陶醉于美好的大自然之间,为什么只要遇到好的地方就总要停留欣赏呢?夜晚倾听江上渔舟的歌声在云雾间飘荡,看到落花时节有牧童横吹着笛子,尽情享尽了这五湖的秋日美景。坐在轻便的胡床上,兴致格外浓厚,我就像是身在那庾公楼一般惬意。
绣帘高高卷起,曲折的栏杆在夜色中渐渐隐去,美丽的女子似有忧愁。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被他(朋友)收于诗句之中。上天创造了四桥一带的美妙风月,大地汇聚了好几个地方的山水胜景,似乎都在邀请我伴着沙鸥悠闲生活。明天一觉醒来又要开启归乡之梦,在睡梦中一枕无忧地飘过那生长着浮萍的小洲。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一路的行程及所见之景,意境清幽旷远。开篇点明自己多年来习惯行役,“楚尾又吴头”指出行踪所在,让人对地理空间有一个大概印象。“餐霞吸露”到“占尽五湖秋”几句,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渔舟夜唱、牧童横笛等画面,尽显五湖秋日的安宁美好,一个热爱自然、陶醉于美景中的形象跃然纸上。
“胡床兴不浅,人在庾公楼” 则借古人典故突出自己此刻的兴致高昂。下阕视角有所转换,“绣帘卷,曲阑暝,翠鬟愁”增添了几分温婉与忧愁之感。“森罗万象,与渠诗里一时收”既夸赞朋友有将世间胜景收于笔下的才华,也体现出此地风光的丰富迷人。
“天设四桥风月,地会三州山水,邀我伴沙鸥”,将自然美景赋予了主动性,仿佛大自然在热情相邀作者留下。最后“明朝起归梦,一枕过蘋洲”,在美好的景色与惬意的氛围中,又透露出对归乡的憧憬与期盼,使情感更加复杂且富有韵味。整首词情景交融,既有对旅途景色的细致描写,又蕴含着作者内心多变的情绪,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