龊龊

· 韩愈
龊龊当世士,所忧在饥寒。 但见贱者悲,不闻贵者叹。 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 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 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 酒肴虽日陈,感激宁为欢。 秋阴欺白日,泥潦不少乾。 河堤决东郡,老弱随惊湍。 天意固有属,谁能诘其端。 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 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 致君岂无术,自进诚独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龊龊(chuò chuò):拘谨的样子。

翻译

当世那些拘谨的人士,所忧虑的只是饥寒问题。只看到地位低贱的人悲哀,听不到地位尊贵的人叹息。大贤之人的事业不同,有着远大的抱负而非凡俗的观念。报效国家的心意纯洁明亮,感念时势就泪流满面。妖冶的女子坐在左右,柔软的手指弹出哀怨的曲调。美酒佳肴虽然每天陈列,心怀感激哪里会去尽情欢乐。秋日的阴云欺凌白日,路上的泥水许久也不干。河堤在东郡决口,老人和小孩随着湍急的水流而惊惶。天意本来就有安排,谁能去追问它的端倪。希望能得到太守的举荐,能够充任谏诤之官。拨开云朵呼喊天门,剖开内心呈现美玉般的忠诚。使君主变好哪里会没有办法,只是自我推荐实在很困难。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韩愈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和自己怀抱壮志却难以施展的无奈。诗中先描述了世人的狭隘关注点,对比出大贤的远大志向。通过描写身边场景和社会事件,如秋阴、泥潦、河堤决口等,来烘托时势的艰难。他虽有赤诚的报国之心,渴望能进谏君主,但又意识到自荐之路的艰难。诗中既体现了他对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也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惆怅。整体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深沉。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