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庙碑附诗

· 韩愈
南海阴墟,祝融之宅,即祀于旁。 帝命南伯:吏惰不躬,正自令公。 明用享锡,右我家邦。 惟明天子,惟慎厥使。 我公在官,神人致喜。 海岭之陬,既足既濡。 胡不均弘,俾执事枢。 公行勿迟,公无遽归。 匪我私公,神人具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海阴墟:南海的阴暗角落。
  • 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此处指南海的神。
  • 南伯:指南海的地方官。
  • 享锡:赐予的祭品。
  • 右我家邦:保护我们的国家。
  • 海岭之陬:海边的角落。
  • 既足既濡:既充足又滋润。
  • 俾执事枢:使执掌重要职务。

翻译

南海的阴暗角落,是祝融的居所,就在旁边举行祭祀。 皇帝命令南海的地方官:官员懒惰不亲自参与,正是命令给公爵的。 明确使用祭品赐予,保护我们的国家。 只有明智的天子,只有谨慎地派遣使者。 我们的公爵在官位上,神和人都很高兴。 海边的角落,既充足又滋润。 为何不让其更加广泛,使执掌重要职务。 公爵的行动不要迟缓,公爵不要急于归来。 不是我私人偏爱公爵,神和人都有所依靠。

赏析

这首诗是韩愈为南海神庙所写的碑文附诗,表达了对南海神祝融的尊敬和对南海地方官的期望。诗中,韩愈强调了皇帝的明智和谨慎,以及地方官的责任和作用。通过祭祀和赐予祭品,强调了保护国家和民众的重要性。最后,韩愈希望地方官能够不迟疑地履行职责,不要急于归去,因为这关系到神和人的依靠。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体现了韩愈对国家和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