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拼音

所属合集

#唐诗三百首

译文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

客竟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参差:错落不齐的样子。曲陌:曲折的小径。 迢递(tiáodì):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赏析

首联上句写的是客去楼空,下旬写小园花飞。诗人成功地发挥了联想的技巧,运用「客竞去」写留人不住,用「花乱飞」写留春不住的艺术手法,从「竞」和「乱」中让人品味出怨有情之人却无情,恼无情之花却有情的感觉。诗里行间表达出主人在客去楼空之后对春去花落的一种怅然之感,从而使花、情、意融为一体,达到了以情致动人的目的。 颔联写离去之人由园内到园外远去的步履。上句从地理「参差」遘路崎岖不平,到「曲陌」蜿蜒曲折,一「连」字,写尽道路难行。下旬从时间着眼,「迢递」为遥远之处,送斜晖写主人长时间伫立在楼上,呆呆地瞩目远方,仿佛在送别夕阳落山,实际上是在目送不断远去的客人。第三联写落花飘零,使视线由园外转入园内,由上而下。 颈联写主人的感受,看到地上的落花越来越多,主人愁肠寸断,不忍归去,这是一种惜春的心理。下旬写眼前的事实,枝头的残花也越来越少,真是东风无情,春色难驻。不难看出,诗中透出诗人那种惜春却无奈忧伤之感。 尾联语义双关显示出高明的技巧,使人、花相结合。这里诗人感慨万分,一是叹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艳点缀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叹己:我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能落得个怆然涕下,泪沾衣襟的结果。 全诗纯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神情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个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不难看出,它已不是见花落泪、春归伤情的一般伤情诗了,而是比平常的伤春诗有更多的意蕴,更丰富的内涵。诗借对落花命运的怜惜,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深深惋惜;诗人的一腔幽怨、缕缕情思在对落花深情的怜惜中含蓄婉转地透出,可谓情深韵美。诗的首尾两联,更是既得落花神韵,又意在言外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思。 诗歌是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诗歌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这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其次花性柔弱,花开有时。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诗人通过对花落表达出诗人身世坎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参差:读音为 cēn cī,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翻译

高楼上的客人最终都离去了,小园里的花儿纷纷乱乱地飞舞。长短不齐地连着曲折的小路,远远地传递着夕阳的余晖。肝肠寸断也不忍心去清扫那些落花,望眼欲穿还是期望着它们能归来。花儿的芳心随着春天的消逝而衰竭,所得到的只是泪水沾满了衣裳。

赏析

这首诗以景衬情,通过描写落花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惆怅和无奈之感。诗的首联营造出客人离去后的寂寥氛围,与纷飞的落花相互映衬。颔联进一步描写落花分布的状态以及与斜阳的融合,增添了一种凄美。颈联表达了诗人对落花的怜惜以及期盼其归来的心情,暗喻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不甘。尾联则点明主旨,春尽花谢,徒留伤感,让人感慨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将那种落寞、忧伤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