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首绣林山记
注释
注释
- 结约:盘曲。
- 辄靡:总是崩塌。辄,总是;靡,倒下,这里指崩塌。
- 遂:顺遂,这里指充分发挥。
- 剽悍:勇猛强悍(piāo hàn)。
- 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è è) 。
- 汗汗田田:水势浩大无边的样子。
- 滹滹幹幹:形容水流湍急的声音。
- 兕:古书上说的雌犀牛(sì) 。
- 少让:稍稍退让。
- 怒狞健鸷:发怒、凶恶而勇猛,形容石头的样子。狞,凶恶(níng);鸷,凶猛(zhì)。
- 啮:咬(niè)。
- 龈齶:牙缝和牙床。龈,牙龈(yín);齶,同“腭”,口腔的上膛(è)。
- 一毛一甲:比喻极小的损伤。
- 砥柱:中流砥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
- 皓森:明亮而宽广。
- 展筛:展开的丝织品。
- 石相搏:石头与水相互搏击。
- 细睇:仔细看(dì) 。
- 篆籀:篆文和籀文,是两种古文字体(zhuàn zhòu)。
- 坎禀:困顿,不得志(kǎn lǐn)。
- 玄德:指刘备。
- 被睇锦:相传刘备于此接受东吴招亲时,在山上筑台,以锦铺地,极为华丽。被,披挂;睇,这里可理解为华丽的景象。
- 刘郎浦:地名,在石首县西北,因刘备(刘郎)曾在此停留而得名。
- 王中秘季清:王季清,官职是中秘。
- 曾太史长石:曾长石,官职是太史。
- 文学:明清时对在学的秀才的称呼 。
翻译
长江从三峡奔腾而来,一路上所遇到的无非都是石头,水势常常受到束缚而不能顺畅流淌。到西陵峡以下,江岸大多是沙泥,碰到江水就崩塌,江水这才得以充分施展它勇猛强悍的本性。像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几百里,(这段流域的事物)都不敢与江水相争,然而到了这里江水忽然又与石头相遇。江水汹涌直下,冲击着拳头大小的石头,石头高耸险峻,奋力抵挡江水的锋芒,于是水与石开始就好像相持而战。
若以水来攻击石头,那浩浩荡荡、汹涌奔腾的江水,能将巨石劈成树林般的样子,能把石头侵蚀出孔洞,能把石头磨砺得像剑戟一样尖锐,能把石头冲击得像老虎犀牛般怪异,石头似乎不能不稍稍退让。但要是以石战水,石头却像墙壁一样屹立雄伟,发怒凶恶、勇猛如鸷鸟,任凭江水的冲刷磨砺;江浪扑来,却被反弹回去,触碰到石头又缓缓退去,好像负载着重物、背负重担一般;千万年以来,江水用尽它全部力量,也只能损伤石头表面一点轻微的痕迹,始终不能咬动石头的骨理、触动它的龈腭。于是,石头常常胜利而水常常失败,这就是石头能够成为一县的中流砥柱并且被万世所依赖的原因。
我和长石各位先生,爬上绣林山山顶,眺望江面,波光洁白宽阔,黄山就像展开的丝织品,心里非常高兴。不久,看到山下石头众多而错落有致地立着,就走到江边石矶上,各自占据一块石头坐下。静静地聆听水石相互搏击的声音,声音大的如旱天里轰鸣的雷声,小的像哀伤的玉佩撞击声。再细细观看那些石头,有的形状像钟鼎,有的颜色如天上的云霞,有的纹理像篆文籀文。石头因为有水的冲击而更能展现出它的美丽姿态,增添了妩媚,水和石非但相互不伤害,反而相互成就。我不禁感叹道:“士大夫处于困顿不得志的境地,却激发出情感写成文章流传后世,跟这水石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座山因为刘备在此迎娶孙夫人,山上曾披挂华丽的锦缎,所以得名绣林山。山脚下就是刘郎浦。这天一同游览的人,有中秘王季清,太史曾长石,还有秀才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
赏析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先描述长江不同流域的江水特点及水流与江岸的不同状态,为引出绣林山水石相争之景做铺垫。文中对水石之战的描写尤为精彩,将水的汹涌剽悍与石的坚毅雄峙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生动展现了水的强大力量;“壁立雄峙,怒狞健鸷”则突出了石头的强硬姿态。
作者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由水石相激联想到士人在困境中创作出垂世文章,使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传达出了一种对坚韧精神的赞美。最后,作者交代了山名的由来和同游者,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一份历史的韵味与生活气息。整篇文章情景交融,兼具自然之美与思想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