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和张常侍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髮一已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冽冽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拼音

译文

朝廷旧人死散令人悲伤,时光匆匆而为日落感叹。 明朝升起已非今日太阳,年岁已暮我又能有何言! 平日容颜已收敛起光润,并且早已见白发更增添。 秦穆公言谈真可称迂阔,人老怎能说膂力未耗散? 傍晚来临刮起阵阵长风,衹见层层寒云笼罩西山。 冽冽寒气吹来越来越冷,那飞鸟也已经纷纷回还。 人生本来很少能够长寿,何况常常会被愁苦纠缠。 屡缺清酒常常无酒可饮,而无从快乐在今时此年。 穷困显达本来不去考虑,容颜憔悴听任自然变迁。 时常自问很有深刻感慨,逢到岁终又添一重伤感。

注释

岁暮:指除夕。 常侍:是常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官职。东汉末有个十常侍之乱,那些人都是宦官,到魏晋的时候,中常侍和散骑(皇帝的骑从)合称散骑常侍,这时候是正式的官职了,不再是宦官担任,它的主要职责是顾问、讽谏一类。 张常侍:王叔岷本说是张野,袁行霈、龚斌、魏正申等认为是张诠。 市朝:本指人众会集之处,这裏指朝廷官府。《华阳国志》:「京师,天下之市朝也。」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阎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 凄:悲。 旧人:有双关意,一指亡故之人,一指仕晋僚臣。 骤骥(jì):疾奔的千里马,这裏指迅速运行的太阳。 悲泉:日落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日)至於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 「骤骥感悲泉」句:说人生易逝,光阴迅速。 旦:早晨。 何言:有什么话好说。 素颜:谓脸色苍白。 敛(liǎn)光润:收敛起光泽,指面容憔悴,没有光泽。 一:语助词、无义。 繁:多。 阔:迂阔。 秦穆:即秦穆公,秦国的国君。 旅力,即体力。旅,同「膂(lǚ)」,脊梁骨。 愆(qiān):丧失。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句:反用《尚书》典故。《尚书·秦誓》记秦穆公说:「番番(pópó)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番番:同「皤皤」,白发貌)是说头发花白的将士,已经丧失了体力,而我尚有力。这裏反用其意,是说年老衰弱,体力怎能不丧失呢?所以说秦穆之谈为迂阔。 向夕:将近傍晚。 长风:犹「强风」。 没:湮没,遮盖。 冽(liè)冽:一作「厉厉」,形容寒冷的樣子。 严:重。 鲜(xiǎn):少。 矧(shěn)况且。 伊:语助词,无义。 屡阙(quē):经常缺。阙:同「缺」。 清酤(gū):指酒。 穷通:穷困与通达。 靡(mǐ):无。 攸(yōu):所。 憔悴:面色黄瘦。这裏指衰老。 由化迁:听随大自然的变迁, 深怀:深刻的感怀。 抚己:检点自己,回顾自身。 履(lǚ)运:指逢年过节之时。 慨然:感慨、感叹的樣子。

《岁暮和张常侍》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以双关的笔法,从岁暮著笔,将市朝的变化、风云的严厉,同岁暮的凄冷、暮年的悲伤融为一处,使全诗笼罩着浓重的悲凉感伤的气氛。全诗不仅抒发了诗人穷困愁苦、憔悴悲慨的「深怀」,而且深刻地寄託着对行将易代的忧虑与悲愤。

赏析

题目中的「岁暮」,点明写作时间,是在年底。结合诗中的「明旦非今日」来看,是说到了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所以这裏的「岁暮」解释为除夕。在除夕这一天,写了这首唱和诗给张常侍。这是字面的意思。这首诗涉及到时政方面的问题,「岁暮」二字可能还有其他暗指。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这两句是对於时光流逝的感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凄市朝旧人,感骤骥悲泉」。凄是悲戚,为市朝旧人而悲戚。市朝和旧人,这两个词需要解释一下。先说「市朝」。《归园田居》中「一世异朝市」,市朝和朝市,意思相同。市是集市,朝是官场,两字合在一起,泛指人世。亲朋故旧的逝去或离散是让人悲戚的事情。旧人指的是亡故之人,或离或逝。第二句,骤骥感悲泉,这裏有典故。骤骥是快马,悲泉是传说中的一个地名,日落的地方。《淮南子》裏记载,羲和驾着快马拉着太阳每天由东到西,到达悲泉这个地方的时候,就让快马停下来。这裏说的是,人世代谢、时光流逝,是令人悲伤的事情。而明天就将是新的一天了,现在,我还有什么话可说的呢?「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想到时光匆匆而过,明天就将是新的一年了,所以心裏很感慨。面对如此情境,我还剩下什么呢?我无话可说了。 这是很激愤的话。现实情况就是这樣令人悲戚,令人感觉到无能为力,所以是「余何言」,没什么话好说了。其实心裏有很多话想说。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已繁」,这两句写身体状况。素颜代指人的脸。脸上没有光泽,头上满是白发。第二句中的「一」字放在句中,加强语气的作用,无实义。从这两句来看,上文所说的「岁暮」,除了指具体的时间之外,应该还有进入暮年、年老的意思。「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这裏有典故。《尚书·秦誓》裏说,「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这段话的意思在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这本书中,有很详细的注疏,综合如下:番的读音,婆,字写作「皤」。皤,白头貌,头发白了。良是善,良士在这裏代指将士。将士们的头发都白了。旅力既愆的「愆」是失掉、丧失。什么已经丧失了?旅力。旅,通「膂」,有个词叫「膂力」,就是体力的意思。将士们头发白了,体力也丧失了,而「我尚有之」。这是秦穆公说的,说他还有的是体力。陶渊明不同意。这两句诗就说,年纪大了,体力怎么可能不衰退呢,秦穆公的言论真是迂腐。阔是迂阔、不切实际。 「民生鲜常在,矧伊愁苦缠」。矧伊,矧是况且的意思,伊是语气助词,放在句中无实义。苦缠,是被困苦所纠缠,即上面提到的年老体衰、岁暮严寒等内外交困。这裏的「民生」解释为「人生」,和现在「国计民生」的概念不同。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存在,也就是说,人生是短暂的,何况还有这些困苦纠缠着。「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清酤指酒。现在经常没有酒喝,再不会像当年那么快乐了。屡阙,说明次数很多,是经常性的。陶渊明隐居後,尤其是到了晚年,是穷且多病。没有酒喝的情况,在他的其他诗篇中很常见。比如《九日闲居》,裏面有个序,就说「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意思是说,重阳节的时候,园子裏菊花盛开,而此时手边却无酒可饮。这裏的「至」,也隐隐有所指。综合萧统的《陶渊明传》以及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等,陶渊明退隐後,有不少人会不时的送酒给他喝。所以说是「当年」。想当年,经常有酒可饮是如此快乐,而如今却没有了。那么这个「至」,或可以解释为,不仅是酒没了,连来往的人也少了。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这裏出现了转折。前面讲到,人生这么短暂,而如今是年老体衰、岁暮严寒、无酒可饮等等,是一直在描述困苦的情况;到了这裏,说穷困与通达,没有什么好顾虑的,就让它顺其自然吧。由此可知,这裏的转折,衹是诗意方面的转折,在陶渊明自身,这是他一贯的人生态度,是那种任真的、通达的人生观,任其自然,不争不抢。靡攸虑,意思是没有所顾虑的。攸是所,「性命攸关」是说和性命所关係的事情。「憔悴」二字,和上文「素颜敛光润」二句相呼应,强调形势的衰败。化是运化,自然的变化。陶渊明的诗文中,提到「化」或「运」的次数非常多。 结尾两句,「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字面的意思是:抚己是检点自己,回想自己的平生遭际,不免深有感怀。履,作动词讲,意思是踩到、到达。履运指的是在这个岁暮时候。如今又是岁暮,更增添了无尽的感慨。可见陶渊明心裏有不平之意。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