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 · 普天乐 · 辞参议还

辞参议还家 昨日尚书,今朝参议。荣华休恋,归去来兮。远是非,绝名利,盖座团茅松阴内。更稳似新筑沙堤。有青山戏酒,白云伴睡,明月催诗。 闲居 好田园,佳山水。闲中真乐,几个人知?自在身,从吟醉。一片闲云无拘系,说神仙恰是真的。任鸡虫失得,夔蚿多寡,鹏鷃高低。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释

昨日尚书:作者曾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 今朝参议:作者曾任监察御史。他在《双调·庆宣和》中曾说:“参议随朝天意可,又受奔波。 团茅:圆形草屋。又作“团瓢”、“团标”、“团焦”。 沙堤:唐时替新宰相铺筑的沙面大路。李肇《唐国史补》下:“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子城东街,名曰沙堤 。” 从吟醉:任凭吟诗和饮酒。从,任凭听任。 鸡虫失得:比喻极其微小的得失。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夔蚿多寡:夔一足而蚿多足,足的多寡虽异,而各秉自然之属性以成。不必以己之有,意人之有;以己之无,欲人之无。《庄子·秋水》:“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鹏鷃高低 :鹏,飞得高;鷃:飞得低。都可以自得其乐,何必去争高低呢?《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着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城奚适也?”辛弃疾《汉宫春·答吴子似总干和章》:“逍遥小大自适,鹏鷃何殊。”此用其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
  • 参议:官名。
  • 归去来兮: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
  • 团茅:圆形的茅屋。
  • 沙堤:唐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
  • 夔蚿(kuí xián):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形状像龙而只有一足的动物。蚿,马陆。
  • 鹏鷃(yàn):鹏,传说中的大鸟。鷃,一种小鸟。

翻译

昨天还是尚书,今天就成了参议。不要贪恋荣华,回去吧。远离是非,断绝名利,在松阴里盖一座圆形茅屋。比新筑的沙堤还要安稳。有青山陪我饮酒,白云伴我入睡,明月催我作诗。 闲居在美好的田园,有佳美的山水。这闲适中的真正快乐,又有几人知道呢?自由自在的身体,随心所欲地吟诗醉酒。一片闲云没有拘束,说神仙好像是真的一样。任凭像鸡虫般的得失,夔蚿的多少,鹏鷃的高低。

赏析

这首曲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闲居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前半部分写他辞去官职,远离荣华和是非名利,追求宁静自在的生活,描绘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景象。后半部分强调了闲居生活的快乐,以及那种无拘无束、超凡脱俗的心境。通过将官场与田园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