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巳日:节日名,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 曲江: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 锡宴:赐宴。
- 晞露:晨露干后。晞(xī)。
- 兰省:即兰台,汉代宫廷中收藏图籍秘书的地方。
- 禊(xì)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上巳日人们到水边嬉游,以驱除不祥。
翻译
池边散去了暮春的景色,君王垂下那晨露干后的恩泽。妙美的音乐如同回到舜时的乐曲,浓厚的美味从尧时的酒樽降下。诏令出自那兰台,筵席开在对着杏园之处。轻微的水波摇动着彩色的船舰,芬芳的青草映衬着华丽的亭轩。修禊的事情使朝廷乐曲闪耀,欢乐的声音响彻帝王宫门。常常陪伴观看的人排列着,低头望着剩余的温暖。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上巳节这一天在曲江举行的君臣宴会的盛大场面和欢乐氛围。诗中通过对景物如池景、杏园、彩舰等的描写,展现出了优美的环境。同时,对音乐、美味、诏令等的提及,突出了宴会的规格和庄重。“妙音回舜乐,浓味降尧樽”等句充满了对宴会的赞美,而“禊事辉朝曲,欢声彻帝门”则强调了欢乐气氛的浓烈。整首诗层次分明,既描绘了外在的景象,又传达了内在的情感和氛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这场宴会的独特魅力。
王棨
唐朝江南道福州福唐縣(今福建福清)人,字辅之,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末前后在世。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进士及第,娶同榜陈翚之女为妻。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中博学鸿词科。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江西观察使李骘聘为团练判官,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又中书判拔萃科,平判入等。授侍御史,不久,改大理寺司直。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贬太常博士,后出知丹阳利国监,摄(代理)右司马,摄盐铁出使巡官。官至水部郎中。擅长词赋,“词赋清婉,托意奇巧”,与谢观、黄滔、徐寅并称晚唐律赋四大家。李调元评王棨之《沛父老留汉高祖赋》云:“指点生动,不寂不喧,此妙为王郎中所独擅。……此篇尤脍炙人口”。浦铣评《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云:“一游一豫,忽此地以微行;不识不知,竟何人而望幸。”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入长安,王棨避祸淮南,或入高骈幕府。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在扬州,知两使句务。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高骈失政被杀,王棨下落不明,可能归终乡里。有《麟角集》一卷,今存。另有《王棨诗》一卷,已散佚。
► 24篇诗文
王棨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上巳王邑侯招集水帘亭分赋 》 —— [ 明 ] 马光龙
- 《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 —— [ 宋 ] 杨万里
- 《 沈国录席上用赵监丞韵 其一 》 —— [ 宋 ] 仲并
- 《 题兰亭修禊图 》 —— [ 宋 ] 李彭
- 《 上巳倪舜咨会瓮山得木字韵 》 —— [ 明 ] 吴希贤
- 《 上巳日浴温泉 》 —— [ 明 ] 熊鼎
- 《 上巳日登城用杭大宗先生世骏诗韵 》 —— [ 清 ] 龚禔身
- 《 题海昌安国寺 》 —— [ 宋 ] 苏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