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持国遗鲨鱼皮脍

海鱼沙玉皮,剪脍金齑酽。 远持享佳宾,岂用饰宝剑。 予贫食几稀,君爱则已泛。 终当饭葵藿,此味不为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持国:可能是梅尧臣友人。
  • 鲨鱼皮脍(kuài):将鲨鱼皮切成的细薄片食物 。脍,把鱼等切成薄片。
  • 沙玉皮:形容鲨鱼皮像沙一样粗糙又有着玉石般的质地。
  • 剪脍:将食材剪切成做脍的形状。
  • 金齑(jī)酽(yàn):金齑,一种精美食品,常与鱼脍搭配,色泽金黄;酽,浓,味道醇厚。
  • :招待。
  • :普遍。这里说友人喜爱就已经是很普遍(被认同)的了。
  • 饭葵藿(huò):以葵菜和藿菜为饭。葵藿,指葵与藿,都是普通蔬菜,常用来指代粗劣的食物。

翻译

海鱼有着像沙又似玉的外皮,把它切成的脍搭配着色泽金黄、味道醇厚的精美佐料。(友人)从远方送来这珍贵美食招待佳宾,何必像装饰宝剑那样耗费心思呢。我家境贫寒平时很少能吃到这样的食物,而你如此喜爱它或许是一种普遍现象。最终我还是要以粗劣的青菜为食,但对缺少这样的美味也不会觉得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从友人送的鲨鱼皮脍写起,开篇描写鲨鱼皮脍的精致,“海鱼沙玉皮,剪脍金齑酽”通过形象的描写,把鲨鱼皮的质地和搭配的食物的精美呈现出来。接着表达友人送美食的情谊,虽未用装饰宝剑般的奢华方式,却依旧情谊深厚。然后,诗人结合自身贫苦的状况,表明友人喜爱这样的美食是普遍之事,可自己难以常有。诗的结尾“终当饭葵藿,此味不为欠”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境,即便只能以粗茶淡饭为生,也不以缺少这种美味佳肴为憾。整首诗既有对友人馈赠的感激,又展现出诗人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沉。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