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秘校

比从江南来,又从江南去。 孤舟随雁群,晚泊定何处。 霜橙可为齑,冰鲙思下箸。 此兴吾不知,薄言聊所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比(bǐ):近来。
  • 秘校:官职名。
  • 齑(jī):调味用的姜、蒜、韭菜等碎末儿,这里“霜橙可为齑”意思是经霜的橙子可以做成碎末小菜。
  • 鲙(kuài):同“脍”,切得很细的鱼肉。“冰鲙思下箸”指冰清的鱼片令人想要动筷子品尝 。
  • 薄言:助词,无义,这里起舒缓语气作用。
  • :羡慕。

翻译

最近从江南而来,如今又要向江南离去。 你乘坐着孤舟跟随大雁一同前行,夜晚停船又会在什么地方呢? 经霜的橙子可以做成美味的小菜,冰清鲜嫩的鱼片令人想着动筷品尝。 这样的兴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只是随便说说心中有所羡慕而已。

赏析

这首诗是梅尧臣送别萧秘校之作。开篇“比从江南来,又从江南去”,直接点明友人行程,简单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一种送别时淡淡的惆怅之情。“孤舟随雁群,晚泊定何处”,用孤舟和雁群描绘出友人旅途的孤单,同时一个“定何处”的疑问,进一步体现出对友人前途未知的担忧。“霜橙可为齑,冰鲙思下箸”转写旅途中可能享受到的美食,从生活细节处给友人的旅途增添了一丝温暖愉悦的色彩。最后“此兴吾不知,薄言聊所慕”,委婉表达自己无法确定友人是否有享受旅途兴致的同时,也烘托出自己未能与友人同行的羡慕之意。整首诗情感真挚自然,语言质朴平实却富有情意,通过行程的叙述、旅途想象等巧妙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感。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