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放鹞子

白皙少年子,秋郊臂苍隼。 日暖饥目开,风微双翅紧。 草际鸣鹑惊,蒿间黄雀窘。 下鞲诚必获,得俊还复哂。 碎脑此非辜,食肉尔何忍。 取乐在须臾,我心良恻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鹞子:yào zǐ,雀鹰的俗称。
  • 白皙:xī bái,白净。
  • 苍隼:sǔn,一种猛禽。
  • :gōu,臂套,这里指用来放鹰的装备。
  • :shěn,讥笑。

翻译

面色白净的少年郎,在秋天的郊外手臂上架着苍隼。太阳温暖使得苍隼饥饿的眼睛睁开,微风轻拂它的双翅收紧。在草丛边惊起了鹌鹑,在蒿草间让黄雀窘迫。取下臂套放鹰去捕捉确实肯定能捉到,捉到了俊鸟还又加以讥笑。击碎鸟的脑袋这实在是无辜,吃它的肉你又怎么忍心。获取快乐只在这片刻之间,我的心里实在是感到哀怜和怜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少年放鹰捕猎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少年、苍隼以及被追捕的鹑、雀等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刻画了苍隼捕猎时的凶猛,也表现了作者对被捕猎的鸟类的同情与怜悯。“碎脑此非辜,食肉尔何忍”体现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残忍行为的不忍,反映了他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