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当时采摘未甚盛,或有高士烧竹煮泉为世誇。 入山乘露掇嫩觜,林下不畏虎与蛇。近年建安所出胜,天下贵贱求呀呀。 东溪北苑供御馀,王家叶家长白牙。造成小饼若带銙,斗浮斗色倾夷华。 味甘回甘竟日在,不比苦硬令舌窊。 此等莫与北俗道,只解白土和脂麻。欧阳翰林最别识,品第高下无攲斜。 晴明开轩碾雪末,众客共赏皆称嘉。建安太守置书角,青蒻包封来海涯。 清明才过已到此,正见洛阳人寄花。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 石瓶煎汤银梗打,粟粒铺面人惊嗟。诗肠久饥不禁力,一啜入腹鸣咿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陆羽:唐代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 (zī):同“嘴”。
  • 建安:古郡名,今福建建瓯。
  • 呀呀:张口貌。
  • 北苑:指建瓯的北苑茶区。
  • 长白牙:一种茶叶的名称。
  • 带銙(kuǎ):皮革制的腰带,这里形容茶饼的形状。
  • 夷华:指中原和边远地区。
  • (wā):低凹。
  • (qī):倾斜。
  • (ruò):嫩的香蒲。

翻译

自从陆羽降生到人间,世间人们就相互学习从事春茶之事。当时采摘还不是很兴盛,或许有高尚之士烧竹煮泉水而为世人夸赞。进入山中趁着露水采摘嫩茶芽,在树林之下不害怕老虎和蛇。近些年来建安所出产的茶很出色,天下不论贵贱之人都张着口来追求。东溪和北苑的用来供给宫廷剩余的,王家的叶家的有长白牙茶。制作成小饼好像皮带扣,比斗漂浮比斗颜色让中原和边远地区的都倾心。味道甘甜回甜一整天都在,不像苦硬的让舌头低凹。这些不要与北方习俗之人说,他们只懂得用白土和脂麻搭配。欧阳翰林最有特别的见识,品评高低没有偏斜。晴朗明媚时打开窗户碾磨雪末般的茶,众多客人一起观赏都称赞好。建安太守派人送书信,用青色香蒲包裹着封起来从海边送来。清明节才过就已经送到这里,正看见洛阳人送花来。兔毛紫盏自然相互很相称,清澈泉水不必去求那蛤蟆。用石瓶煮茶用银梗搅拌,粟粒铺在面上让人惊叹。长久饥饿的诗肠忍不住力量,一啜饮进入腹中就发出鸣叫声。

赏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茶的历史、采摘、制作、品味以及人们对茶的喜爱和赞赏。诗中既描述了春茶之事以及各地的名茶,还展现了茶的美妙口感和独特魅力。它也突出了不同人对茶的认识和品鉴差异,强调了真正懂茶者如欧阳永叔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对于煮茶、饮茶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切身感受到人们对茶的热情与享受。整体语言形象且富有韵味,将茶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