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卢娘:此处指善画竹的女子。“卢”读作“lú”
- 萧萧枝:指竹子在风中摇曳发出的声响所象征的竹子形态,形容竹子的枝叶在风中摇曳的姿态。
- 战叶:风中摇曳的竹叶。
- 粉节:竹子的竿节,因呈白色,故称粉节。
翻译
或许有个叫卢娘的人能画竹,她重抹细拖,神情专注且动作迅疾。 就如同把石头上飒飒作响的竹枝,生动地呈现在笔端,充满了天然意趣。 风中摇曳的竹叶在倾斜尖锐的笔触点染之间,透过笔墨的走势,那虚幻黏连、断断续续的形态展现无遗。 竹子的竿节中心的样子又怎能完全知晓呢,那淡淡的墨色分明呈现在您的眼前。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卢娘画竹的技艺为主题。诗中通过对卢娘画竹过程的描述,如“重抹细拖神且速”,展现了她作画时的专注与熟练。诗人将卢娘笔下的竹子与自然中的竹子相联系,“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强调了画作的生动与自然。“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黏断还续”则细致地描绘了竹叶的姿态和笔墨的韵味,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画面的灵动。最后,“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表达了竹子竿节的难以完全描绘,但通过淡墨的运用,竹子的神韵依然清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整首诗生动地表现了卢娘画竹的高超技艺和竹子的神韵,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