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垆杂感四首 其二

岁岁吹箫江上城,西园桃梗托浮生。 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 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酒垆(lú):卖酒的地方。
  • 桃梗:用桃木刻制的木偶,这里指人漂泊不定如木偶。
  • 长铗(jiá):长剑。这里指怀才不遇,希望得到赏识。(“铗”读音:“jiá”)
  • 射虎:这里指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或抱负。

翻译

年年在江边的城邑吹着箫,在西园就像木偶般漂泊不定地度此一生。 马因为认得道路所以真的成了疲惫之路,蝉到了不再出声的时候却仍有微弱的鸣声。 身佩长剑依附他人四处游走还未停止,穿着短衣想要展露雄心壮志却心有不平。 极其可怜那对着美酒聆听歌声的夜晚,太像人到中年以后的心情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漂泊不定、怀才不遇的感慨。首联写诗人年年在江上城吹箫,暗示其生活的不稳定,而以“西园桃梗托浮生”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如同木偶般漂泊的命运。颔联通过“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用马的疲惫和蝉的余声,进一步烘托出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不甘。颈联“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不得不依附他人,却又渴望施展抱负的矛盾心情。尾联“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则将这种复杂的情感在对酒听歌的夜晚中进一步深化,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真挚,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