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

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 道上风埃迷皂白,堂前水竹湛清华。 春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 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稚川: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次前韵:按照前人的诗词韵脚来创作。
  • 行向:前往。
  • 城东小隐家:指位于城市东郊的简朴居所。
  • 风埃:风中的尘土。
  • 皂白:这里指颜色的分辨不清,也比喻是非不分。
  • 湛清华:形容水竹清雅洁净,象征高洁的品质。
  • 河曲:河流弯曲的地方,这里可能指春天的某个特定地点。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禁火吃冷食。
  • 削瓜:古代习俗,清明节官员会裁减俸禄,此处寓指诗人对友人赴任的祝愿。
  • 樽酒光阴:宝贵的酒和时光。
  • 端须:应当,必须。

翻译

一个人骑着匹像蛙一样的笨拙马,要去城东那个简朴的小窝。路上风尘弥漫,连黑白都看不清楚,堂前的水竹却显得格外清新。春天到了河曲,估计是寒食节的时候,你到了江南,应该会削减官俸。酒杯里的时光都很珍贵,你真的应该立刻去采撷园中的花朵,连夜启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友人稚川前往江南任职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生活的关心。首句以幽默的形象比喻友人骑马的迟缓,流露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中间两联通过“风埃迷皂白”与“水竹湛清华”的对比,暗示了世事纷扰与内心的清净,寓言了友人即将面临的官场生活。尾联则以珍惜时光、催促友人启程的急切心情,表达了对友人早日完成使命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