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浙西郝判官书未及报闻燕王移镇京口因寄此诗问方判官田书记消息
秋风海上久离居,曾得刘公一纸书。
淡水心情长若此,银钩踪迹更无如。
尝忧座侧飞鸮鸟,未暇江中觅鲤鱼。
今日京吴建朱邸,问君谁共曳长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浙西:地区名,在今浙江西部一带。
- 郝判官:作者友人,姓名不详,当时任判官一职。
- 燕王:指钱俶,当时移镇京口 。
- 京口:在今江苏镇江。
- 刘公:未详具体所指何人。
- 银钩:形容书法笔画犹如银钩,优美刚劲,这里借指友人的书信字迹。
- 鸮(xiāo)鸟:猫头鹰一类的鸟,古代被视为不祥之鸟 。这里表示担忧有不好的事情。
- 觅鲤鱼:指寻找机会回信。古人有“鱼传尺素”的说法,用鲤鱼传递书信。
- 京吴:京口旧属吴地,又靠近京城(指北宋都城汴京),所以称京吴。
- 朱邸:古代诸侯或大官的住宅,因门漆成红色,故称朱邸,这里指燕王新的居所。
- ****曳长裾(yè cháng jū)**:拖着长长的衣襟,指依附权贵。
翻译
在秋风萧瑟的海边,我们已经长久地各自分离居住。曾经收到刘公寄来的一封信。我平淡如水的心境长时间都是这样,而你那优美字迹的书信更是难以再收到了。我曾经一直担忧身边出现不祥的事情,以至于没有闲暇时间在江中找寻鲤鱼(给你回信)。如今燕王在京吴之地建立了新的府邸,我想问你,如今是谁与你一同追随燕王呢?
赏析
这首诗是徐铉接到友人郝判官的书信后,因燕王移镇京口一事而寄给友人询问消息之作。首联交代了与友人久别,“秋风海上久离居”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曾得刘公一纸书”点明来信之事。颔联中“淡水心情”体现作者平淡的心性,“银钩踪迹”夸赞友人来信书法优美,同时表达对友人书信的珍视。颈联“尝忧座侧飞鸮鸟”暗示作者此前处境不佳、有诸多担忧,所以“未暇江中觅鲤鱼”即没时间回信,为没及时回复友人信件做了解释。尾联照应诗题中的“燕王移镇京口”,通过“问君谁共曳长裾”询问友人在燕王处的交往情况,看似简单的一句问询,实则蕴含着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以及对友人境遇的好奇 。整首诗情感真挚,以日常琐事、心情为题材,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从侧面体现出作者与其友人之间浓厚的情谊,并且委婉地展现出当时的一些人事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