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有个乡下人,在集市上卖梨。梨的味道非常香甜,但价钱很贵。有个道士,戴着破道士帽,穿着破烂道袍,在车前伸手向乡下人乞讨。乡下人呵斥他,他也不走。乡下人生气了,大声地辱骂起来。道士说:「你这一车梨有好几百个,贫道只讨你一个,对你来说没多大损失,为什么还要发这么大的脾气呢?」观看的人劝乡下人拿一个不好的梨给老道士,打发他走算了,乡下人坚决不肯。路旁店铺里的一个伙计,见他们吵得不成样子,就拿出钱买了一个梨,给了道士。道士拜谢,然后对着众人说:「出家人不知道吝惜东西。我有好梨,请大家品尝。」有人问:「你既然有梨,为什么不喫自己的?」道士说:「我是需要这个梨核做种子。」于是捧着梨大口大口地喫了起来。
道士喫完梨,把核放在手里,取下背在肩上的小铁铲,在地上挖了个几寸深的坑,然后放进梨核,盖上土,向旁边的人要点热水浇灌。有好事的人便到路边店铺中提来一壶滚开的水,道士接过开水浇进了坑里。大家都瞪着眼看着,见一棵嫩芽儿冒了出来,并渐渐长大,一会儿就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转眼间开花、结果,又大又香的梨子挂满了枝头。道士从树上摘下梨子,分给围观的人喫,一会儿功夫就喫光了。然后,道士就用铁铲砍树,叮叮当当地砍了好长时间方纔砍断。道士把满带枝叶的梨树扛在肩上,不慌不忙地走了。
一开始,道士做戏法时,那个乡下人也杂在人群中,伸着脖子瞪着眼看,竟忘记了自己的营生。道士走了以后,他纔回来去看顾他车上的梨,却已经一个也没有了。他这纔恍然大悟,道士刚纔分的梨子都是他的;再细细一看,一根车把没有了,碴口是新砍断的。乡下人心里非常气愤,急忙去追赶道士。转过一个墙角,见砍断的车把扔在墙角下,这纔知道道士刚纔砍的那棵梨树,就是他的车把,而道士却已经不知去向了。满集市上的人都笑得合不上嘴。
异史氏评论:「乡人烦闷昏庸的样子,憨状可掬,十分痴傻,他受市人嘲笑,也是有道理的。我每每见到乡中富人,至亲好友向他乞米求助,就表现出一副气愤的样子,就计较说:『(这)是好几天的物资开支了。』如果劝他救济危难的人,给孤独无靠的人饭喫,则又忿然,又计较说:『这是十个人、五个人的饭量。』甚至连父子兄弟,也极微细的钱财也要彻底计较。(但是)一旦关乎荒淫烂赌,则整个囊袋家产也不吝啬;(就算)刀锯架在头颈上,连赎命也来不及。诸如此类的事,正是说之不尽;而(相对而言)愚蠢的乡下人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注释
货梨于市:在集市上卖梨。货,卖。
道士:道教的宗教职业者。巾,指道巾,道士帽,玄色,布缎制作。
老衲(nà):佛教戒律规定,僧尼衣服应用人们遗弃的破布碎片缝缀而成,称「百衲衣」,僧人因自称「老衲」。此处借作道士自称。
居士:梵语「迦罗越」的意译。见《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隋慧运《维摩义记》云「居士有二:一、广积资产,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这里是道士对卖梨者的敬称。
肆中佣保者:店铺雇用的杂役人员。
喋聒(diéguō):噜囌。
掬梨大啖(dàn):两手捧着梨大嚼。啖,喫。
镵(chán):掘土工具。
沸渖:滚开的汁水。渖,汁水。
万目攒(cuán)视:众人一齐注目而视。攒,聚集。
勾萌:弯曲的幼芽。
扶苏:这里义同「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丁丁(zhēngzhēng):伐木声。
引领注目:伸着脖颈专注地观看。引领,伸长脖子。
表(biào)散:分发。表,分散。
一靶亡:一根车把没有了。靶,通「把」,车把。亡,失去。
急迹之:赶忙随后追寻他。迹,寻,寻其踪迹。
一市粲然:整个集市上的人都大笑不止。粲然,大笑露齿的样子。《春秋谷梁传·昭公四年》:「军人粲然皆笑。」注:「粲然,盛笑貌。」
有以哉:是有道理的。
素封:指无官爵俸禄而十分富有的人家。《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
怫(fú)然:恼恨、气忿的样子。
饭一茕(qióng)独:款待一个孤苦的人饭食。饭,管饭。茕独,孤独无靠的人。《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较尽锱铢(zīzhū):极微细的钱财也要彻底计较。锱、铢,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借指微少的财利。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匄(gài):同“丐”,乞求。
-
聒(guō):声音吵闹,使人厌烦。
-
镵(chán):一种掘土的工具。
-
渖(shěn):汁水。
-
倏(shū):极快地,忽然。
-
赍(jī):怀抱着,带着。
-
愦愦(kuì kuì):糊涂。
-
素封: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
茕独(qióng dú):孤独无依的人。
-
锱铢(zī zhū):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翻译
有个乡下人在集市上卖梨,梨很香甜,价格昂贵。有个道士穿着破烂的头巾和衣服,在车前乞讨。乡下人呵斥他,他也不离开;乡下人发怒了,又加以责骂。道士说:“一车几百个梨,我只求一个,对你也没什么大损失,为何发这么大的火呢?”观看的人劝乡下人拿一个不好的梨给道士让他走,乡下人坚决不肯。店铺里的雇工,见吵闹得让人受不了,就拿出钱买了一个梨,给了道士。道士道谢。对众人说:“出家人不懂得吝惜。我有好梨,拿出来请大家品尝。”有人说:“既然你有,为什么自己不吃?”道士说:“我特意需要这个梨核作种子。”于是捧着梨大口吃起来,吃完后,把梨核握在手中,解下肩上的镵,在地上挖了几寸深的坑,把梨核放进去,然后盖上土。向集市上的人要热水来浇灌。有好事的人从路边的店里要来滚烫的汁水,道士接过浇在挖的坑里。众人都聚拢注视,看到有幼芽冒出来,渐渐长大;一会儿就长成树了,枝叶繁茂;很快就开花了,接着就结果了,果实又大又香,满树都是。道士就从树上摘下梨送给观看的人,一会儿就送完了。完了之后,就用镵砍树,叮叮当当很久,才砍断;道士带着树叶扛在肩上,从容地慢慢走开了。
起初,道士施展法术时,乡下人也在人群中,伸着脖子专注地看,竟然忘了自己的生意。道士走了之后,他才回头看车里的梨,已经空了。这才明白刚才分给众人的,都是自己的梨。又仔细看车上有一根车把不见了,是新砍断的。他心里非常愤恨。急忙去追赶道士。转过墙角,就看到断了的车把被扔在墙脚下,这才知道道士砍的梨树,就是这个车把。道士不知去向。整个集市的人都大笑。
异史氏说:“这个乡下人糊涂啊,那憨傻的样子让人觉得可笑,他被集市上的人嘲笑,是有原因的。常常看到乡里那些被称为富豪的人,好朋友来借米,就不高兴,并且算计着说:‘这是几天的费用啊。’有人劝他救济一个身处危难的人,给一个孤独无依的人饭吃,他又生气地说:‘这是够十个人、五个人吃的食物啊。’甚至父子兄弟之间,也计较极其微小的钱财。等到沉迷于赌博嫖娼,就毫不吝惜地倾囊而出;等到刀锯架在脖子上,就急忙赎命不惜一切代价。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这个愚蠢的乡下人,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赏析
这篇故事以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可笑之处。故事中的乡下人起初吝啬不肯给道士一个梨,结果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整车的梨,这种讽刺意味强烈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性贪婪和愚蠢的思考。
道士的法术表演是故事的精彩部分,通过对梨树从发芽到结果的迅速过程的描写,增添了故事的奇幻色彩。而最后异史氏的评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了社会中那些为富不仁、吝啬计较的人的可笑与可悲,同时也对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批判。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流畅,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寓意,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精彩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