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注释
兴:开始。
兴于诗:兴,起义。诗本性情,其言易知,吟咏之间,抑扬反复,感人易人。故学者之能起发其心志而不能自已者,每于诗得之。
立于礼:礼以恭敬辞让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学者之能卓然自立,不为事物所摇夺者,每于礼得之。
成于乐:乐者,更唱迭和以为歌舞,学其俯仰疾徐周旋进退起迄之节,可以劳其筋骨,使不至怠惰废弛。束其血脉,使不至猛厉偾起。而八音之节,可以养人之性情,而荡涤其邪秽,消融其渣滓。学者之所以至于义精仁熟而和顺于道德者,每于乐得之。是学之成。
本章见孔子之重诗教,又重礼乐之化。后世诗学既不尽正,而礼乐沦丧,几于无存,徒慕于孔子教于语言文字间,于是孔学遂不免有若为干枯,少活泼滋润之功。此亦来学者所当深体而细玩之。
赏析
本章里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十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贤哉,回也! 》 —— [ 周 ] 孔子
- 《 长沮桀溺耦而耕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公冶长篇 · 第二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二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十八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论语 · 里仁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二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公冶长篇 · 第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十五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