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八佾篇 · 第十一章

· 孔子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拼音

所属合集

#论语

译文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注释

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 示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

赏析

孔子认为,在鲁国的禘祭中,名分颠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问他关于禘祭的规定时,他故意说不知道。但紧接着又说,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这就是说,谁懂得禘祭的规定,谁就可以归复紊乱的“礼”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禘(dì):古代天子祭祀祖先的一种隆重典礼。

翻译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个规定的人,对于治理天下,就好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孔子)指着自己的手掌。

赏析

这一章通过孔子对于有人询问禘祭规定时的回答,表现出孔子对于禘祭这种重要祭祀礼仪的重视和严谨态度。他说不知道,可能一是表明这种规定的深奥和复杂,真正理解透彻并不容易;二是暗示当时对于这种重要礼仪的执行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人们并未真正理解其内涵和意义。孔子指着自己手掌说知道者对于天下如示诸斯,以形象的比喻强调了真正理解此类礼仪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这也反映了孔子一贯对于礼仪制度与社会秩序、治理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