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东集》序
注释
- 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
- 痝(máng):混乱。
- 嚮(xiàng):同“向”,倾向。
- 贞元:唐德宗年号。
- 竒(qí):同“奇”。
- 隽(juàn):同“狷”,指拘谨。
- 詘(qū):同“屈”,屈服,折服。
- 革(jí):通“亟”,急,危急。
翻译
乐器之声和政事相通,而文章也随时代而有高低变化。夏、商、周三代的文章,到战国时期就有了弊病,经历秦、汉又兴起。汉代的文章,到三国魏晋等国时期又有了弊病,唐朝兴起又再次兴起。政事混乱土地分裂,日月星辰五岳之气分散。最美的音乐不完整,所以必定要统一之后才会再次大大振作。起初,贞元年间,皇上正倾向于文章,光辉闪耀,向下装饰万物。天下的文士争相显示自己的专长,与时俱进而奋起,灿烂得如同满天繁星,而光芒寒冷色泽纯正,让人望见就敬重的,只有五个人罢了。河东的柳子厚,就是让人望见就敬重的那个人吧!子厚一开始在贞元初年凭借童子之身就有了奇特的名声,到了贞元九年,成为有名的进士。过了十九年,任监察御史。二十一年,凭借文章居首位,进入尚书省,任礼部员外郎。这一年,因为豪放、拘谨不够检点而受挫折,出任邵州刺史。又被贬去辅佐永州。居住十年,有诏书征召,不被任用。于是做了柳州刺史。过了五年,不能被召回。病情危急,留下书信给其朋友中山刘禹锡说:“我不幸,最终因被贬而死,把遗稿麻烦老朋友。”刘禹锡拿着书信哭泣,于是编次成四十五篇,在世上流传。子厚逝世后,昌黎的韩退之写了他的墓志,并且写信来悼念说:“悲哀啊!像这样的人不长寿。我曾评论他的文章,雄奇深厚典雅刚健好像司马迁,崔骃、蔡邕不值得称赞。”安定的皇甫湜对于文章很少有推崇谦让的,也认为韩退之的话是对的。凡是子厚的姓名、官职、年龄以及立身行事的大概情况,有韩退之的墓志和祭文在。现在附在第一封信的后面。
赏析
这篇序文主要是刘禹锡对柳宗元一生经历和文学成就的记叙与评价。文中强调了文章与时代的关系,论述了不同时期文章的兴衰变化。接着详细叙述了柳宗元从少年成名到仕途坎坷,最终客死他乡的经历,突出了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和令人敬佩之处。同时通过引用韩愈和皇甫湜对柳宗元文章的高度评价,进一步彰显了柳宗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整体行文流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惋惜之情,也对柳宗元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