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沈四逸人

· 高适
沈侯未可测,其况信浮沉。 十载常独坐,几人知此心。 乘舟蹈沧海,买剑投黄金。 世务不足烦,有田西山岑。 我来遇知己,遂得开清襟。 何意阃阈间,沛然江海深。 疾风扫秋树,濮上多鸣砧。 耿耿尊酒前,联雁飞愁音。 平生重离别,感激对孤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侯:指沈四逸人。沈是姓氏,“侯”是对人的尊称。
  • 其况信浮沉:他的状况确实如同在世间随波浮沉。:确实。浮沉:随波逐流,比喻在世间起落不定。
  • 乘舟蹈沧海:驾着小船去闯荡沧海。:踏,这里有前往的意思 。沧海:大海。
  • 买剑投黄金:用黄金购买宝剑。意思是不惜重金购置宝剑,以显示豪迈之情。
  • 世务:世间的事务。
  • 西山岑(cén):西边的山峰。:小而高的山。
  • 清襟:开阔的胸怀。
  • 阃(kǔn)阈(yù)间:指门户之内,这里指二人相处的小空间。:门槛。:门限。
  • 沛然: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这里形容情感深厚。
  • 疾风:狂风。
  • 濮上:濮水之上。濮阳在古代曾是文化繁荣之地。:读音 pú 。
  • 鸣砧(zhēn):捣衣之声。古代妇女多在秋天捣衣,为远方亲人准备寒衣。:捣衣石。
  • 耿耿:形容心中不能忘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
  • 联雁:联群的大雁。
  • 感激:感动奋发。

翻译

沈先生令人难以揣测,他的境遇真如在世间随波浮沉。十年来常常独自静坐,又有几人能理解他的这颗心。他曾驾着小船闯荡沧海,不惜用重金购买宝剑。世间的琐事难以让他费心,他家在西边的山峰拥有田地。我来这里遇到了知己,得以敞开自己的胸怀。没想到在这小小的空间里,我们的情感竟如江海般深厚。狂风扫过秋天的树木,濮水之上传来阵阵捣衣声。在这令人烦闷的酒杯前,联群的大雁飞过,传来令人忧愁的叫声。我平生就看重离别之事,感动奋发之时对着孤琴。

赏析

这首诗是赠别之作,高适以深情之笔刻画了沈四逸人独特的形象与心境。开篇便说“沈侯未可测”,制造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突显沈四逸人超脱世俗的形象。“十载常独坐,几人知此心” 写出其孤寂与内心的不被理解。“乘舟蹈沧海,买剑投黄金”则展现他的豪迈和洒脱,富有浪漫色彩。

诗中从对沈四逸人的描绘转入诗人与他相遇相知,“我来遇知己,遂得开清襟”,表达出遇到知己的欣喜与畅快。 “何意阃阈间,沛然江海深”形象地写出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接着“疾风扫秋树,濮上多鸣砧”描绘秋日景象,增添了伤感与忧愁的氛围,借景抒情,为下文的离别之情做铺垫。最后“耿耿尊酒前,联雁飞愁音。平生重离别,感激对孤琴”,通过细节描写,将离别的不舍、内心的烦闷与对友情的珍惜抒发得真挚动人 ,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