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子诗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遗馀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者:明智的人。
  • 莫尚于中:推崇。:这里指中正之道。意思是没有比坚守中正之道更值得推崇的了 。
  • 优哉游哉:悠闲自在的样子。
  • 于道相从:遵循正道。
  • 首阳为拙:首阳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的典故,认为他们这种行为过于迂拙。
  • 柳惠为工:柳惠即柳下惠,他三次被罢官也不离开故土。:巧妙、得当。这里认为柳下惠的做法比较得当。
  • 诡时不逢诡时:违背时宜。意思是违背时势就不会有好的际遇 。
  • 有群累生:与众人相处会给生活带来拖累。
  • 孤贵失和:孤高自贵会失去与众人的和谐。
  • 遗馀不匮遗馀:遗留多余的财物等。:缺乏。意思是给后人留有馀财生活就不会匮乏。
  • 自尽无多:过度消耗自己生命不会长久。
  • 一龙一蛇:龙能显现能隐藏,形容圣人处世或隐或现,随情况而变化。
  • 形见(xiàn)神藏:同“现”,显现。身体显现行动,精神却隐藏不露。

翻译

明智的人活在世上,最好的莫过于坚守中正之道。 悠闲自在啊,与正道相伴相随。 像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太过迂拙,柳下惠坚守故土做法更为妥当。 吃得饱又能安稳行走,用入仕来替代务农。 靠着隐于市而玩世不恭,违背时势便不会有好机遇。 才华耗尽会使自身陷入危险,追求好名声能获得荣耀。 与众人相处会拖累生活,孤高自贵会失去和谐。 给后人留有财物就不会匮乏,过度消耗自己生命就难以长久。 圣人奉行的道理,时而如龙腾现时而如蛇潜藏。 身体行动显于人前,精神却隐藏不露,能随万物变化而变化。 根据时势的变化而行事,没有固定的处事模式。

赏析

东方朔的这首《诫子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开篇便点明主旨,倡导人们以中正之道安身立世,接着通过伯夷、叔齐和柳下惠的不同事例,对比展现不同处世态度的优劣。诗中对入仕、名利、社交等诸多方面都阐述了独到见解,提醒人们不要过度追逐名利,避免才华耗尽身危,要把握好为人处世的度。“一龙一蛇”“形见神藏”等语句生动地表达了应顺应时势、灵活多变的思想。整首诗语言平实却韵味深长,以直白的劝诫传递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教导后人在复杂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超越时代的借鉴意义。

东方朔

东方朔

西汉辞赋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人。武帝时,入长安,上书自荐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待诏金马门。后为常侍郎、太中大夫。博学多才,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自己的观点,“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但因性格诙谐,滑稽多智,常在武帝面前谈笑,被汉武帝视为俳优之人,不得重用。于是著《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其中赋体散文《答客难》是其代表作,开了赋体文学的新领域。杨雄的《解嘲》和班固有《答客戏》,都是由《答客难》的形式发展来的。《汉书·艺文志》著录“《东方朔》二十篇”。东方朔亦著有《神异经》。《史记》载,东方朔将死之际,以《诗经》“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之句上谏,希望汉武帝能远离小人,阻退谗言。之后不久东方朔去世,后人评价其行为正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写照。 ► 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