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二节
所属合集
译文
注释
赏析
注释
- 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 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
- 齐疏之服:丧服上的粗麻布。
- 饘粥:(zhān zhōu)厚粥。
- 冢宰:官名。
翻译
滕定公去世了。世子对然友说:“过去孟子曾和我在宋国交谈过,我心里一直没有忘记。现在不幸遇上了大变故,我想派你去问问孟子,然后再行事。”然友就到邹国去问孟子。孟子说:“这不是很好吗!父母的丧事本来就该竭力尽孝。曾子说:‘活着的时候,依礼侍奉;死了,依礼安葬,依礼祭祀,可以说是孝了。’诸侯的礼节,我没学过;但是,我曾听说过。守三年的丧,穿粗布缉边的孝服,喝稀粥,从天子到平民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的。”然友回去报告,世子就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滕国的父老官吏都不愿意,说:“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前代君主都没有这样实行,我们自己的前代君主也没有这样实行,到了你这里却违反规矩,不可以的。而且记载上说:‘丧葬祭祀按照祖先的规矩。’”世子说:“我是接受了孟子的教导。”世子对然友说:“我过去不曾好好学习,喜欢跑马舞剑。现在父老官吏们都对我不满意,恐怕我不能很好地完成办理丧事这件大事,你替我再去问问孟子。”然友又到邹国去问孟子。孟子说:“是呀。这是不能求助于别人的。孔子说:‘国君死了,太子把政事交给相国,喝粥,面色深黑,走到孝子的位置上就哀哭,大小官吏没有人敢不悲哀,这是因为太子带了头。’上面爱好什么,下面必定爱好得更厉害。‘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倒伏。’所以这件事完全在于世子。”然友回去报告。世子说:“是呀。这事确实在于我。”于是世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不曾发布任何政令和告诫。官吏同族都认为世子知礼。等到举行葬礼,四方来观看的人,看到世子面色的悲伤,听到他哭泣的哀痛,吊唁的人都很满意。
赏析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滕文公在父亲去世后,如何在孟子的教导下决定实行三年丧礼。尽管遭到了父兄百官的反对,但在孟子的指引下,他认识到自己应当以身作则。通过这件事展现出孟子对于礼的重视,以及强调了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整个叙述条理清晰,展现了当时对于丧礼制度的思考和争论,也体现出滕文公在抉择时的内心挣扎和最终的坚定,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孟子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四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四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三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