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四节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孟子说:“冉求做季氏的家臣,不能改善他的德行。反而多征收了一倍佃租。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打响战鼓去攻击他都可以。’由此看来,不帮助君主实行仁政而帮助他聚敛财富,都是被孔子鄙弃的。何况是努力为君主作战的人?为争夺土地而作战,杀死的人遍布原野;为争夺城池而作战,杀死的人遍布城池,这就叫带领土地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惩罚他们的罪行。因此好战的人应该受最重的刑罚,鼓吹诸侯合纵连横发动战争的人,受次一等的刑罚,开垦荒地,分土授田的人受再次一等的刑罚。”
注释
求: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季氏:鲁国大夫。宰:家臣。
孔门弟子冉求为鲁国季氏家臣,增加了老百姓的赋税。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善战者:善于带兵打战的人,如孙膑、吴起之类。上刑:重刑。连诸侯者:指主张合纵或连横的纵横家。
辟草莱、任土地者:指主张尽地力的李悝、主张开阡陌的商鞅之类。辟草莱,开垦荒地。任土地,分土授民。孟子以为这些主张虽然意在发展生产,但并不是为百姓着想,而是为了统治者的私利,所以反对。
赏析
孟子发出了“善战者服上刑”的呼声。他认为,如今的战争贩子和像冉求不仁不义,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就被孔子所弃。而如今的战争贩子和像张仪那样的纵横家等人,又当如何呢?
张仪那样的纵横家等人,为了“争地”“争城”,不知杀了多少人,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真是罪不容诛。因此,那些好战者应服最重的刑罚,搞合纵连横的应受次一等的刑罚,为了多收税而开辟荒地、以尽地力的应受再次一等的刑罚。
可见,孟子的“仁”直接源于孔子的“仁”,就是尊重人,怜恤人,以人为本。
“辟与辟同。善战,如孙膑、吴起之徒。连结诸侯,如苏秦、张仪之类。辟,开垦也。任土地,谓分土授民,使任耕稼之责,如李悝尽地方,商鞅开阡陌之类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宰:古代官名。
- 赋粟:征收粮食。
- 小子:这里指孔子的弟子。
翻译
孟子说:“冉求做季氏的家臣,没有能改变季氏的德行,却把收取的粟米增加了一倍。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弟子,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由此看来,君主不施行仁政而去帮助他发财致富,都是被孔子所唾弃的。何况是为了他们努力作战呢?为了争夺土地而作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了争夺城池而作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叫做带领土地来吃人肉,其罪行死有余辜。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应受最重的刑罚,联结诸侯的人其次,开垦荒地、分土授田的人再次之。”
赏析
这段内容体现了孟子对不仁政行为的批判。他通过冉求的事例,强调不能只为君主敛财而忽视德政。接着指出战争带来的巨大杀伤力和破坏,认为那些为了土地等利益而发动战争的人罪大恶极。最后提出对不同不善行为的惩处看法,将善战、连诸侯、辟草莱等行为都进行了批判,强调仁政的重要性以及对不良行为应有的态度和惩处。这反映了孟子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秩序与道德的重视。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一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孙丑上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孙丑上 · 第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一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