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一节
所属合集
译文
注释
赏析
注释
- 伐:攻打。
- 谋:商议。
- 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 葛:古国名。
- 夷:古代对东部各族的统称。
- 狄:古代对北方各族的统称。
- 奚:何,为什么。
- 霓:虹的一种。
- 吊:慰问。
- 徯:等待。
- 苏:复活,苏醒。
- 虐:残害。
-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形容百姓热烈欢迎军队。
- 系累:拘捕捆绑。
- 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
- 重器:珍贵的宝器。
- 旄倪:老人和幼儿。
翻译
齐国人攻打燕国,占领了它。其他诸侯们谋划着要救助燕国。齐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着要来攻打我,怎么对待这件事呢?”孟子回答说:“我听说凭借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可以在天下实行统治的,那是商汤。还没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畏惧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的人都信服他。‘向东面征伐,西边的夷人就埋怨;向南面征伐,北方的狄人就埋怨,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后面呢?’民众盼望他,就像大旱时盼望云霓一样。做买卖的照常营业,种地的照常劳作。他诛杀那个残暴的国君并抚慰那里的百姓,就像及时雨降下一样,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说:‘等待我们的君王,他来了我们就能复活。’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您前往去征伐它。百姓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如果您却杀掉他们的父兄,拘捕捆绑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的宝器,这样怎么可以呢?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又增加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会招致天下各国兴兵。大王您赶快发布命令,放回燕国的老人和孩子,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的众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离开燕国,那么还来得及制止兴兵。”
赏析
这段文字是孟子对齐宣王进谏的内容。通过讲述商汤以七十里之国得天下,以及燕国的现状,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齐宣王凭借武力征服燕国,却不施行仁政,会引发不良后果。孟子建议齐宣王施行仁政,放回老人孩子,停止掠夺等行为,从百姓的意愿和人心向背的角度进行分析,展现了他对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力和以民为本的思想。这体现了孟子一贯的仁政主张和对统治阶层的劝诫与期望。
孟子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五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