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七节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孟子说:“希求富贵,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每个人自身都有可宝贵的东西,只是不去想它罢了。别人给予的尊贵,不是真正的尊贵。赵孟所尊贵的,赵孟也能使他卑贱。《诗经》说:‘既供奉美酒使他陶醉,又献上仁德使他满足。’说的就是已经饱尝了仁义之德,因而不羡慕人家肥肉、精米的美味;广为人知的好名声集于一身,因而不羡慕别人的锦绣衣裳。”
注释
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赵盾,字孟。此指代有权势的人。
[2]诗句见《诗经·大雅·既醉》。
[3]德:今人高亨认为“德”字当作“食”,古德字作“惪”,与食形近而误(说见其《诗经今注》)。
赏析
本章仍承前面十余章,论人要修养仁义之德。
孟子认为,想尊贵,这是人们共同的心理,但人人都有甚至比人自身更尊贵的东西——仁义之德,人们却不去思考它罢了。自尊者人尊之,自贵者人贵之。赵孟所尊贵的人,同样可以让他下贱。只有仁义之德才是真正值得珍贵的,是别人不可剥夺的。
孟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文人们所提出的保持社会良心地位,抵抗金钱与物欲的诱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人之所贵,谓人以爵位加己而后贵也。良者,本然之善也。赵孟,晋卿也。能以爵禄与人而使之贵,则亦能夺之而使之贱矣。若良贵,则人安得而贱之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想要尊贵显达,这是人们共同的想法 。“欲贵”,想要显贵,“同心”指共同的心愿。
- 人人有贵于己者:每个人自己身上都有可宝贵的东西 。“贵于己者”意思是比自身更宝贵的东西。
- 弗思耳:只是不去思考罢了。 “弗”,不;“思”,思考;“耳”,罢了 。
-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高尚的尊贵 。 “良贵”,高尚的、真正的尊贵。
-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赵孟所使之尊贵的人,赵孟也能使他低贱 。 赵孟:晋国正卿赵盾,字孟,他的子孙也称赵孟。在当时权势很大,能随意使人尊贵或低贱。 “贱” ,使动用法,使……低贱。
-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出自《诗经·大雅·既醉》。意思是,用美酒使他陶醉,用仁德使他满足。
- 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不羡慕别人的美食 。 “ 膏粱”(gāo liáng):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食物。
- 令闻广誉:美好的名声,广泛的赞誉。 “令”,美好;“闻”,声誉;“广誉”, 广泛的称扬。
- 文绣:华丽的衣服。这里指高官厚禄的外在表饰 。
翻译
孟子说:“想要显贵,这是人们共同的心理。其实每个人自己身上都有比自身更宝贵的东西,只是人们不去思考罢了。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高尚的尊贵。赵孟给予了一个人尊贵的地位,赵孟同样也能使他变得低贱。《诗经》上说:‘用美酒使他陶醉,用仁德使他满足。’这是说人要是充满仁义,就不会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能让美好的名声、广泛的赞誉加于自身,也就不会去羡慕别人的锦绣衣裳了。 ”
赏析
这段话中,孟子旨在阐述真正的尊贵并非来自外在的权势与赐予,而是源于自身内在的仁义道德。他强调每个人自身都蕴含着无比珍贵的价值,即仁义,但人们往往忽视自身这种内在的宝藏,却去追逐他人给予的、虚幻易变的显贵。以赵孟的权势为例,指出这类依靠他人赋予的尊贵不可靠,因为可随时被剥夺。引用《诗经》语句,进一步说明饱享仁义之人,在内能得到精神满足,对外就不贪图物质享受,如美味、华服这些外在的东西。孟子通过这样层层论述,倡导人们向内追求真正能让生命高贵且稳固的东西,也就是坚守仁义道德,塑造高尚品德,彰显自己作为人的尊严与价值 ,体现其重精神内涵、轻外在功利的儒家思想,对个人的修身养性和道德提升有着深刻而切实的引导意义 。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齐桓晋文之事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七节 · 四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十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十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十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三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