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念语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
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
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
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
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阵薄伎,聊佐清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胜概:美好的景色,盛大的景象。(“概”读“gài”)
- 擅:拥有,据有。
- 东颍:颍水在今河南省东部,此处或指颍州。
- 良辰:美好的时光。
- 高会:盛大的宴会。
- 阕(què):歌曲或词的一首叫一阕。
翻译
过去王子猷喜爱竹子,到了别人家门口也不问主人是谁就进去观赏;陶渊明躺着乘坐轿子,遇到有酒的道士就停下来畅饮。 何况西湖有着绝佳的美景,拥有颍州东部的美名。虽然在美好景色和美好时光中,参加盛大宴会的时候确实很多。 然而那清风明月,幸好是属于悠闲之人的。一起游玩的人有的是好友结伴,乘兴之时有时也独自前往。 暂且听听鸣叫的青蛙,何必去问这蛙声属于官家还是私人。面对曲折的流水,自然可以饮酒赋诗。 尽情欢乐而心领神会时,也仿佛旁边没有人一样。于是明白偶然来游玩常常比特意来游玩更快乐,前人说的话是可信的。 虽然所有的东西并非自己所拥有,但自己得到的已经很多了。因此翻阅旧日的词作,用新的曲调来谱写,斗胆展示自己微薄的技艺,姑且用来增添欢乐。
赏析
这篇《西湖念语》以王子猷爱竹和陶渊明卧舆饮酒的典故开篇,表现出作者对自由洒脱、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的追求。文中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以及在西湖游玩的情景,强调了清风明月等自然美景属于闲人,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作者认为偶然的游玩往往比特意安排的游玩更能带来快乐,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最后,作者表示要以新声之调谱写旧词,展现自己的技艺,为人们增添欢乐,体现了他的文人情怀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富有哲理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