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赵尧生胡铁华杨昀谷夏吷厂唱酬之作次韵书其后
海云垂屋苍鹰过,仰面秃翁真计左。
孱躯亦杂疮痍一,祇应受吊不受贺。
忧来端恐幻千劫,鳌柱倾折鸿蒙破。
化城醇俗有根柢,尤痛竖儒拾馀唾。
扬旗鸣角姑置之,肯从夷市授吟课。
踏园春献梅百株,行野影卧篁万个。
羁人三四罢寻赏,截句诘盘偎冷锉。
眉山双井嬗法乳,此事顿渐别上坐。
各摅穷抱诉冥漠,更飞逸兴忘坎坷。
我展硾笺倚墙柳,新荑正待嫩晴作。
不舍细字如牛毛,欲借高名压驴驮。
杨生空囊偏屡徙,纵许逃诗那逃饿。
小车争撼扆虹园,轹釜声中强叠和。
拼音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