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冬大寒有感

延川未撤警,夕烽照冰雪。 穷边苦寒地,兵气相躔结。 主将初临戎,猛思风前发。 朝笳吹馀哀,叠鼓暮不绝。 淹留未见敌,愁端密如发。 予闻古烈士,自誓立壮节。 丸泥封函关,长缨系南越。 本为朝廷羞,宁计身命活。 功名非与期,册书岂磨灭。 然由在遇专,丑类易剪伐。 训士无他才,赏罚在果决。 近闻边方奏,中覆多沈没。 罪者既稽诛,功者不见阅。 虽使颇牧生,勇智当坐竭。 或云庙堂上,与彼势相戛。 恐其立异勋,欻然自超拔。 不知百万师,寒刮肤革裂。 关中闲诛敛,农产半匮竭。 我欲叫上帝,愿帝下明罚。 早令黠虏亡,无为生民孽。
拼音

所属合集

#大寒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延川:地名。
  • 躔(chán)结:日月星辰运行度次相连,比喻气相纠结。
  • 笳(jiā):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 淹留:长期逗留,羁留。
  • 丑类:坏人。
  • 稽诛:稽延讨伐。
  • 中覆:朝廷的批复。
  • 颇牧:廉颇和李牧,战国时赵国名将。
  • 戛(jiá):抵触,冲突。
  • 黠(xiá)虏:狡猾的敌人。

翻译

延川还没有解除警报,夜晚的烽火照亮了冰雪。在这贫穷边疆的苦寒之地,兵气相互纠结。主将刚刚来到军中,猛烈地思绪如风中吹出。早晨的胡笳吹奏着剩余的悲哀,层层战鼓傍晚也不停息。长期逗留却没有见到敌人,忧愁的开端细密如头发。我听说古代的烈士,自己发誓要树立壮烈的节操。用弹丸泥巴可以封住函谷关,用长缨可以缚住南越。原本是为朝廷增羞,哪管自身性命是否能存活。功名并非是所期待的,册封的文书怎会磨灭。然而由于受困在遇人不专,坏人很容易被剪伐。训练士兵没有其他才能,赏罚在于果断。最近听说边地的奏报,朝廷的批复大多沉没没有结果。有罪的人既不被稽延讨伐,有功劳的人也不被审阅。即使让廉颇李牧重生,他们的勇智也会因无奈而枯竭。有人说在朝廷上,与那些势力相互抵触。恐怕他们建立特殊功勋,突然自己超越提拔。却不知道百万大军,在寒冷中肌肤冻裂。关中地区频繁地征敛,农产品多半已匮乏竭尽。我想呼唤上帝,希望上帝降下明确的惩罚。早早让狡猾的敌人灭亡,不要成为百姓的灾难。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和复杂情况,以及对朝廷决策和现状的不满与忧虑。诗中通过对延川兵事的描绘,展现出当时局势的严峻。古代烈士的壮举与当下的困境形成对比,突出了对现实问题的批判。对边地奏报的沉落、有罪不究、有功不赏等现象表示愤慨,感慨朝廷内部的争斗影响了军事行动。最后表达了希望早日消灭敌人、解除百姓苦难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的关切,语言慷慨激昂,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

苏舜钦

苏舜钦

苏舜钦,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 2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