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拼音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注释

陈康肃公善射:一作“陈康肃公尧咨善射”。陈康肃公,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善射:擅长射箭。 自矜(jīn):自夸。 家圃(pǔ):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释担:放下担子。释,放。 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忿(fèn)然:气愤愤地。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 安:怎么。 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作动词用。 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覆:盖。 徐:慢慢地。 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 遣之:让他走,打发。 惟:只、不过。

本文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 这篇文章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透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第一段:写陈尧咨善射,卖油翁略表赞许。文章开头就对陈尧咨作概括介绍,他”善射”,“当世无双”并“以此自矜”。射技高超,以常理而论,定然是人人赞赏,射者自命不凡也是常情。这就为下文做了伏笔。但是,卖油老头对其“发矢十中八九”,却只“但微颔之”。这里以极其精练的笔墨提出了矛盾,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悬念,就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第二段: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康肃公一贯“自矜”,对卖油老头对其箭术所表示的不以为然的态度,是不会轻易放过的,自然要追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老头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这一问一答,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熟能生巧”。康肃公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反认为是“轻吾射”,至此矛盾更加激化,卖油老头只好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又用具体事实证明“熟能生巧”,“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作了这一番表演之后,卖油老头为解除康肃公的疑虑,说道:“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个回答很重要,既回答了并非”轻吾射”,又再次说明道理。康肃公心中豁然开朗了,由“忿然”到“笑而遣之”结束了全文。 本文以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这件小事,说明了“熟能生巧”这个普通的道理。一般说理文章,常常要发议论,说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那样。而这篇文章并没有高谈阔论,只是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对答和卖油翁酌油的经过,来说明道理。本文着重写的是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于手熟达到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写陈尧咨的射箭。所以写陈尧咨的射箭只用了“矢十中八九”五个字,写得十分简略。这样繁简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 陈尧咨学问不小,官职做得也很大,而且是文武双全,不愿屈居人下,可是却不得不在卖油翁面前认输,因为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没有责备“犯上”的小百姓,对于“用刑惨急,数有杖死”的陈尧咨确实不大容易。“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自是“传神之笔”。

赏析

本文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 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看射箭。文章一开始用极简洁的语言交代了陈尧咨善射,而“自矜努”、“善射竹”、“当世无双”突出了他射箭技术的熟练;“以此自矜”又写出他沾沾自喜韵骄矜态度。卖油翁“释担”、“久而不去”,表明他被陈尧咨射箭所吸引,想看个究竟。看见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斗”,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睨之”、“微颔”神态的描述,准确而传神。既表示对陈尧咨熟练的射箭技术的肯定,又写出他尚有不满意的静观神情。一个是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一个是看了半天,没有一句赞扬和捧场的话,表现出颇不以为意的神态。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初步揭示了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对待射箭技术的不同态度,这就构成了矛盾并使读者产生了悬念,由此,引出了进一步的叙述。 第二段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段一开始,通过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两组对话,进一步对照地写出两人对射箭技术的不同看法,不同态度。“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陈尧咨连着发出两句问话,显得盛气凌人,并流露出对卖油翁轻视的态度;而卖油翁的回答却是淡然一句:“无他,但手熟尔”,语气平静,表现出卖油翁的从容和自信。卖油翁的神情和语气激怒了陈尧咨,陈气呼呼地斥责卖油翁“尔安敢轻吾射”,这就进一步表现出陈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老翁却仍然是坦然沉着,用冷静的语气回答:“以我酌油知之。”接着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静,从容不迫的度态。有这样的高超和熟练的技术,却仍然毫不夸饰地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和陈尧咨的自矜态度相对照,卖油翁朴实、谦逊、毫不骄矜的品德不是跃然如在眼前。“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力”,这是文章画龙点睛之笔,作者两次点这句活,强调和突出了本文叙事的主旨所在,亦即强调和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最后,用一句话交代了陈尧咨态度的转变和事情的结束。一个“笑”字,也是传神之笔,无须多加笔墨,就表示出陈尧咨从卖油翁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笑而遣之”,这样处置,也符合陈尧咨的身份。这个结尾简洁、含蓄、发人深省。 陈尧咨学问不小,官职做得也很大,而且是文武双全,不愿屈居人下,可是却不得不在卖油翁面前认输,因为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没有责备”犯上”的小百姓,对于”用刑惨急,数有杖死”的陈尧咨确实不大容易。”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自是”传神之笔”。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北宋人,官至枢密副使,因其封地在康州,故称康肃公。
  • 善射:擅长射箭。
  • :自夸。
  • 家圃:自家的园子,常用来练习射箭。
  • :斜着眼看,表示轻蔑或专注。
  • 发矢:射箭。
  • :点头,表示认可。
  • 忿然:愤怒的样子。
  • 酌油:倒油,这里是形容技术熟练。
  • :慢慢地。
  • :古代舀东西的工具,形状像现在的勺子。
  • :滴下。
  • 解牛:《庄子》中的典故,比喻技艺高超。
  • 斫轮:砍制车轮,也是《庄子》中的典故,表示技艺纯熟。

翻译

陈尧咨公,一个射箭高手,他的箭术在当时无人能敌,他自己也因此感到自豪。有一次,他在家里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射箭,看了很久都不离开。看到陈尧咨十支箭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头表示赞赏。

陈尧咨问老者:“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难道不精湛吗?”老者说:“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因为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老者回答:“凭我倒油的经验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子往里倒油,油从钱孔进入,但铜钱却没被打湿。这时,他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手熟而已。”陈尧咨听了,只好笑着打发走了老者。

这就像庄子故事里的庖丁解牛和轮匠砍制车轮一样,都是技艺纯熟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熟能生巧。卖油翁以倒油的技术,展示了即使看似平凡的工作,只要不断练习,也能达到极致。陈尧咨的射箭技术虽然高超,但在卖油翁看来,也只是熟练而已。这种对比,寓言了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谦虚的态度,不应过分自满。诗中通过简洁的叙述和生动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这个道理的深刻。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