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荔篇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寍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拼音
注释
石田:文征明的同乡好友沈周,字启南,号石田。他的诗、文、画都很有名。
芃芃:茂盛,旺盛。
盐蒸蜜渍:荔枝的加工方法。这两句是说平时见到的荔枝都是加工后的枯萎了的荔枝。
尤物:本意是指人、物中特别或异于寻常的,这里指荔枝。
三吴:指苏州、常州、湖州(浙江吴兴)。
桂林:因荔枝叶象桂树叶,所以称桂林。
森森:树木茂盛的样子。
闽士:指福建见过荔枝的人士。
“千载空流北客涎”句:几千年来北方人只能听到荔枝甘美的传说,空流下涎水。北客,泛指荔枝产区以北人。
馋夫:诙谐话语,指这次尝到了顾家荔枝的人。
漫:满,这里可以解作“充分”。这两句是说,白居易的图、蔡襄的谱画得写得尽管好,但又怎么能跟亲眼见到的荔枝相比呢?
迩:近。这两句是说:假如三吴一带能种活荔枝,饱啖荔枝的愿望就能在这里得到满足,京师要尝到鲜荔枝也将比从福建、广东、四川驿马传送要近了。
“不须更作岭南人”句:反苏轼“不辞长作岭南人”一句而成。
“只恐又无天下痏”句:苏轼《荔枝叹》:“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疮痏”指历代用驿马传送荔枝给百姓带来祸害。“天下痏”就出在这首诗。但在这里,“痏”是借指荔枝。痏(wěi)本意是疮、瘢痕。
回斡(wò):回旋,这里是转变的意思。
卉:草木,指荔枝。
聊:姑且。
“造化竟为人事夺”句:老天爷的意志竟被人扭转了。即指荔枝在常熟种活了。
“仙人本是海山姿”句:借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海山仙人绛罗襦。”因荔枝生长在南海滨,所以称“海山仙人”。
江乡:长江一带。
沃衍:平野肥润地区。全句是说三吴一带本是肥润地区。
无乃:无奈,无可如何。
希阔:稀少而路途遥远。
福山:常熟县北的覆釜山,又名福山。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